「Daphnis et Chloé」是古希臘詩人Longus所寫的一篇愛情小說,描述在Lesbos島上,一對男女棄嬰的愛情故事,以及與海盜對抗的經過。Daphnis是一個男棄嬰,Chloé是一個女棄嬰,他們分別被不同的牧羊人在山洞中發現,身邊都有貴重的物品,顯然他們是屬於貴族世家。這一對棄嬰分別在不同養父母家庭中長大,從小青梅竹馬。慢慢長大後雙方相互吸引。後來二人經過許多愛情考驗與磨難,又被海盜抓走,最後終於逃出海盜的魔掌,二人終得美好的結局。
而這個故事被拉威爾(1875-1937)寫成芭蕾舞劇的配樂,時間是1909年,委託者是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創始人、藝術總監Sergei Diaghilev(1872-1929),當時因為俄羅斯芭蕾舞團在巴黎大受歡迎,所以Diaghilev同時委託幾位作曲家譜寫芭蕾音樂,包括德布西、法雅、普羅高菲夫、史特拉汶斯基、Satie等,拉威爾也是其中之一,他們二人的合作關係大概是在1907年開始。寫作此曲時,因為拉威爾不懂俄語,而編舞者Michel Fokine不懂法語,二人在溝通上很困難,最終在1912年曲子完成,1912年6月8日在巴黎Théâtre du Châtelet首演,由Pierre Monteux指揮。另外,拉威爾則早在1911年就從全本芭蕾舞曲中擷取精華,譜成第一組曲,由Gabriel Pierné 指揮Concerts Colonne於1911年4月3日巴黎首演。而第二組曲首演時間不詳,推測是在1913年首演。
拉威爾在寫這首作品時,是將這首芭蕾舞曲視為Choreographic Symphony舞蹈交響曲,而不僅止於為芭蕾舞作配樂。而且在創作時,他心中想像古希臘時期的田園生活,還賦予神秘的印象派氣氛。因此,他充分發揮管弦樂配器的長處,還搭配一個吟唱(沒有歌詞)的合唱團,將這首曲子營造出很美的管弦樂色彩與氣氛,非常獨特。
小澤征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這張唱片並非演奏第一組曲或第二組曲,而是演奏全本芭蕾舞曲,分為第一、第二、第三部份。這首龐大的管弦樂曲動用很多樂器,光是銅管就十幾支,木管也是十幾支,打擊樂器更是多樣,包括定音鼓、大鑼、風聲器、三角鐵、大鼓、小鼓、響板、鈴鼓、鋼片琴、小鈸、鈸、懸鈸、鐵琴等等,音響效果非常豐富。加上綿密的弦樂群,交織出很美的音響效果。
錄音時間是1974年10月14、15日,錄音地點波士頓交響廳。這首曲子的音響效果非常好,從非常細微、柔美的樂段開始營造高潮,到最後好像火山爆發般迸發出來,高潮迭起。不過,如果音響系統無法將細緻的弦樂群解析出來,又無法承受龐大的動態範圍時,小澤征爾這張唱片的優異錄音效果就無法呈現。
一首全長約50分鐘的曲子,小澤征爾花了二天來錄製。第一天從晚上7點錄製到晚上10點,第二天則從早上10:30到下午2:30,二天共花了7小時。而剪輯所花的時間更多,從1974年10月28、29、30,11月1-6日,12月4、11、13日,到1975年2月3日。可以想像類比錄音時代,錄音師們的工作有多辛苦。DG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The Original Source復刻版,還是那句老話,先買再說,免得以後買不到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