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征爾(1935-2024)是波士頓交響樂團任期最久的音樂總監,達到29年,他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光榮歷史再度加材燒旺,讓這個樂團至今不衰。在他之前任期最久的是Koussevitzky(1874-1951),任期長達25年。在他的治理下,波士頓交響樂團一躍成為世界頂尖交響樂團之一。他也在1936年開辦了Tanglewood夏季音樂會與研習會,成為美國培養音樂專才的搖籃之一。
繼任的Charles Munch(1891-1968)在1949年接任音樂總監,並且在1956年率團去前蘇聯演出,成為二戰後第一個訪問前蘇聯的美國樂團。接下來是Erich Leinsdorf(1912-1993)、William Steinberg (1899-1978),這二位指揮的任期並不長,尤其是Steinberg,任期1969-1972,因為生病而不得不卸任,這也才讓小澤征爾有冒出頭的機會。不過Steinberg辭職後,又去匹茲堡交響樂團任音樂總監,一直到1976年為止,不知道有沒有內幕?
在Steinberg時代,DG就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簽約,開始在音響效果很好的波士頓交響廳錄製唱片,The Original Source前此已經出版一套Steinberg的錄音,還有他的助理指揮Michael Tilson Thomas(1944-)所錄製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交響曲」,這些錄音都很優異。而現在輪到小澤征爾出場了,這次The Original Source一口氣推出四張一套的小澤征爾錄音,而這張波麗路就是四張中錄音年代最早的一張,錄製於1974年4月22日。
DG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錄音合作項目始自1969年,為了長期錄音,DG特別在波士頓交響廳設置錄音設備,並派專人製作錄音。從那時開始,DG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合作就沒停止。2017年DG曾出版一套57張CD,內中涵蓋所有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的錄音。當然2017年以後錄音工作仍然持續進行,最近幾年Andris Nelsons(1978-)與波士頓交響樂團錄製的蕭士塔高維契交響曲全集更是膾炙人口。他2014年接任時,是波士頓交響樂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音樂總監。2018年他又兼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音樂總監。
「Bolero」在今天已經成為傳世經典名曲,這首曲子是俄羅斯芭蕾舞蹈家Ida Rubinstein(1880-1960)所委託的創作,她希望能夠有一首具有西班牙風的舞曲,拉威爾可能是受到西班牙的傳統舞蹈曲子「Bolero」的啟發,這種舞曲在 1780 年代,於馬德里、拉曼查、安達盧西亞和穆爾西亞等地非常流行。拉威爾創作出這首從頭到尾一直反覆旋律、一直增加演奏樂器、一直加大動態範圍的獨特音樂。作品在1928年完成,首演在1928年11月28日,於巴黎歌劇院演出。拉威爾曾對奧乃格說:「I have written only one masterpiece. That is the Bolero。Unfortunately it contains no music。」拉威爾應該是說,Bolero是一首不是傳統音樂的舞曲吧?波麗路的初演並不是很成功,但今天卻成為拉威爾標誌性的作品。
拉威爾有二首著名的圓舞曲作品,一首是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高貴而感傷的圓舞曲),另一首就是La Valse(圓舞曲)。「圓舞曲」原本是拉威爾想寫一首曲子「維也納交響曲」,向約翰史特勞斯致敬。不過因為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拉威爾的想法,讓他寫出這首「La Valse」,這首曲子的副標題是「Poème chorégraphique pour orchestre」(為管弦樂而寫的舞蹈詩),曲子從優雅的開始一直到最後狂亂中結束,似乎象徵了拉威爾對歐洲美好歲月的逝去所做出的傷懷。
「Rapsodie Espagnole」(西班牙狂想曲)寫於1907到1908年間,這段時間可說是拉威爾的西班牙年,他創作了三首有關西班牙的作品,包括這首「西班牙狂想曲」、歌劇「L'heure Espagnole」,以及Vocalise-étude en forme de Habanera」,其他還有「Gaspard de la Nuit」與「Feria」、「Ma mère l'Oye」等等多首。拉威爾的母親是巴斯克人,他也算是半個西班牙人,對西班牙的文化、音樂有熱切的喜愛,這些西班牙元素就加入他的許多作品中。
1974年的小澤征爾很年輕,他所指揮的這張拉威爾作品既青春又熱情,聽起來很過癮。而且錄音效果優異,音樂的動態範圍寬廣,一直在極弱與極強之間擺盪,如果無法開大聲聽,真的感受不到錄音效果的優異,以及小澤征爾詮釋的精彩處。
DG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下手要快,免得沒買到空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