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有很多名版,這次Nicola Benedetti(1987-)、Benjamin Grosvenor(1992-)與Sheku Kanneh-Mason(1999-)三位年輕演奏家也來錄製這首曲子,能夠創造什麼賣點呢?老實說如果跟最近幾年所錄製的此曲目版本相比,我比較喜歡巴倫波因、穆特與馬友友的版本。既然如此,為何我要推薦這張CD呢?因為製作人收納了貝多芬的Folk song Arrangements for Violin 、Cello、Piano,並且請來男中音Gerald Finely來演唱,對我而言,這才是賣點。
貝多芬一生從未寫過大提琴協奏曲,但卻創作了為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的「三重協奏曲」,而且大提琴往往演奏出主題。據說是為了他的學生魯道夫大公所寫(他彈鋼琴),時間在1803年(大公三重奏寫於1811年)。同時期他還在寫「第三號交響曲」與歌劇「Fidelio」、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與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等。
唱片史上最著名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版本就是卡拉揚指揮、歐伊斯特拉夫、李希特與羅斯卓波維奇的版本(EMI)。這個版本有名之處並非只有四位都是頂級大咖,而是卡拉揚如何在這首三重協奏曲中掌握「權力的分配」。好事者從唱片封套的擺拍表情開始說故事。不過,這些傳聞絕對不會在這張唱片上出現,因為這三位年輕演奏家都是從BBC青年音樂比賽出出身,可說系出同門。
Nicola Benedetti在蘇格蘭出生,父親是義大利裔,母親是義大利-蘇格蘭裔,16歲就獲得BBC Young Musician of the Year。Benjamin Grosvenory在英格蘭出生,父親是英文老師,母親是鋼琴老師。Sheku Kanneh-Mason在2016年獲得BBC青年演奏家獎,他因為2018年在Prince Harry 與Meghan Markle皇室婚禮上演奏而全球聞名,事實上他家姊弟妹通通都是演奏家。這三位英國年輕演奏家除了第一次錄製貝多芬「三重協奏曲」之外,製作人更安排他們三人為貝多芬的Op.108、WoO 153、155、156、157歌曲伴奏。這些歌曲是蘇格蘭、愛爾蘭與威爾斯歌曲。
貝多芬是德國人,但他卻對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民歌產生興趣,大約在1809-1820年間,他整理了179首民歌,其中與英國有關的民歌就達八十多首。其他還包括義大利(西西里、威尼斯)、俄羅斯、波蘭、葡萄牙、匈牙利、瑞士、丹麥等,當然還有德國歌曲。這些民歌貝多芬改編以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伴奏,剛好符合這三位演奏家的專長。製作人選了8首歌曲,由加拿大男中音Gerald Finley(1960-)演唱,聽來曲曲動人,尤其在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伴奏下,彷彿將這些民歌提升到藝術歌曲的氣氛。
這張CD最後一首曲子安排了大家都很熟悉的「Londonderry Air」,而且是由Fritz Kreisler(1875-1962)與他的大提琴家弟弟Hugo Kreisler(1884-1929)所改編的,同樣也是由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演出。而第一首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的指揮是Santtu-Matias Rouvali(1985-),樂團是愛樂管弦樂團。
在這張CD的外殼與說明書中,都有「三重協奏曲」錄音時的照片,看到照片,您會發現樂團演奏人數不多,而且鋼琴大提琴是在指揮位置的後方,小提琴是在指揮左側,難道是這樣安排,才能讓我們在音響系統上聽起來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位置在管弦樂團之前嗎?這張照片也說明了一件事實:我們所聽到的定位感其實都是混音師所炮製出來的。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的錄音效果我認為中等而已,而其餘曲子的錄音效果都很好,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的演奏質感、音質音色等都很傑出,值得聆聽。錄音地點在倫敦Henry Hall,2023年6月9日錄製三重協奏曲,12月21日錄製其他曲目。Decca唱片2024年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