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才介紹過日本視障鋼琴家辻井伸行(1988-)所演奏的貝多芬「Hammerklavier」鋼琴奏鳴曲,怎麼那麼巧,現在我剛拿到張昊辰(1990-)所彈的同個曲目。只是辻井伸行那張CD是DG唱片所發行,而張昊晨這張SACD則是BIS唱片所發行。更巧的是,他們二人都是2009年第十三屆范克萊本鋼琴大賽的冠軍,二人並列冠軍。
張昊辰生於上海,就讀上海音樂院附小,後考入深圳藝術學校,15歲就拿全額獎學金到美國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就讀,跟Gary Graffman(1928-)學習。Gary Graffman在美國藝文界是大咖,台灣的劉孟捷、郎朗與王羽佳都是他的學生。不過,他並未與DG唱片簽約,而是與BIS合作。
張昊辰早在2002年就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一名,2007年又獲得中國第四屆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2017年推出第一張唱片,演奏Schumann, Liszt, Janácek, Brahms作品;2019年發行Tchaikovsky, Prokofiev鋼琴協奏曲;2022年更一口氣錄製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2023年他發行李斯特超技練習曲。我記得這幾張唱片我都曾介紹過,現在這張貝多芬「Hammerklavier」與李斯特「Sonata in B Minor」則是最新發行。
無論是貝多芬(1770-1827)的「Hammerklavier」或李斯特(1811-1886)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都是鋼琴界的顛峰,想要爬上去並不容易,但是張昊辰卻藝高人膽大,一次挑戰二首艱難的作品。為何會將李斯特這首曲子與貝多芬放在一起?我猜應該是二首都是艱難的鋼琴曲,而且李斯特與貝多芬這首曲子也有關連。
1819年,才8歲的李斯特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維也納著名的鋼琴老師Carl Czerny(1791-1857)家裡,請求收李斯特為學生。徹爾尼在當時學生滿滿,一般人很難擠進去,但是看在李斯特父親在匈牙利宮廷Esterházy有官職的份上收了李斯特為學生。
李斯特的父親本身就是業餘的鋼琴家,看到兒子對音樂有天份,當然全力培育。當貝多芬這首「Hammerklavier Op. 106」在1819年剛發行時,他就買一份總譜給李斯特彈。天啊,才8歲的李斯特怎麼可能彈得好?後來李斯特也回憶,當初他第一次彈這首曲子時,根本就是胡亂彈。
到底貝多芬這首「Hammerklivier」在當時有多難呢?貝多芬的朋友、鋼琴製造商Nanette Streicher(1769-1833)也買了總譜,在家裡練了一年都不知所云,她說光是前面開始幾頁就練了三個月。她還寫信求助貝多芬,請他告訴她要怎麼彈?
甚至當徹爾尼在1820年要在學生前演奏這首曲子時,都還要先向貝多芬請教(徹爾尼小時候曾跟貝多芬學鋼琴)。而在1820年,貝多芬的出版商Artaria的員工告訴貝多芬:即使在米蘭沒有人能彈這首奏鳴曲,但還是有很多人買總譜。包括萊比錫、慕尼黑、波昂、巴黎、倫敦各大城市也銷路很好。就算是當時的鋼琴演奏泰斗李斯特,也一直到1836年才有信心在巴黎Salle Érard(旅館附屬的音樂廳)演出「Hammerklavier」還特別邀請白遼士來聽。
李斯特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S.178完成於1853-54年間,也是一首技巧艱難的大曲,三段(一個樂章)要花31:03秒來演奏,雖然與「Hammerklavier」的四樂章花43:544來說不算長,但在一般鋼琴奏鳴曲來說,也是龐大的曲子。這首曲子是題獻給舒曼的,不過舒曼當時已經進入療養院,恐怕也不知道有這首曲子。這首曲子也是李斯特唯一的一首鋼琴奏鳴曲。
張昊辰將這二首龐大、高難度挑戰的曲子放在同張SACD中,總長75:37,您可以窺知他的企圖心。錄音時間2024年2月15-18日,錄音地點德國Reistadel in Neumarkt in der Oberpfalz。這個音樂廳最早是馬廄,1520年火災之後重建,變成兵械庫,後來改建為音樂廳。二次大戰時,這做音樂廳遭到炸毀,一直到1978年才重建,1981年啟用。
我建議您同時購買張昊辰這張SACD與辻井伸行那張CD,比較看看這二位同年冠軍的不同音樂詮釋與鋼琴技巧。錄音效果非常棒。BIS 2015年發行,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