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聽到的聖桑管風琴交響曲,可能是個美麗的錯誤
法國作曲家中,音響迷最喜歡的管弦樂作品絕對少不了二首,一首是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另一首則是聖桑的「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大家都有聖桑的第三號交響曲,不過,您有它的第一號交響曲、第二號交響曲嗎?恐怕很少人聽過吧!事實上,聖桑一生寫過五首交響曲,不過其他二首都沒發表過,唱片上能聽到的就是三首。總之,我們對於聖桑交響曲的印象就是這首「管風琴交響曲」。
為何聖桑會寫管風琴交響曲呢?他17歲就獲得管風琴演奏獎,開始在教堂內彈奏管風琴,22歲之後又換了一家管風琴更有名的教堂,在那裡又彈了二十幾年管風琴。就是因為管風琴跟他的關係密切,所以他才會想寫這首有管風琴演奏的交響曲吧?管風琴交響曲的版本很多, 音響迷喜歡的應該包括以下這幾張:Paul Paray指揮底特律交響樂團、Louis Fremaux指揮伯明罕交響樂團、孟許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馬第農指揮法國國家廣播樂團、Charles Dutoit指揮蒙特利爾交響樂團、鄭明勳指揮巴士底歌劇院管絃樂團等。到底那個版本的錄音效果最好?我覺得都很好,而且不容易論斷。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會以管風琴的效果強烈與否來論證該版本的音響效果,可是,大部分人對於管風琴的效果是有誤解的。怎麼個誤解法?第一個誤解是把管風琴的音效想像得太強烈了,第二個誤解則是聆聽空間的低頻駐波把管風琴能量加強好幾倍。以致於,大家都把管風琴能量的大小做為錄音效果好壞的標準。
以我在教堂、在音樂廳所聽過的管風琴音效而言,當管風琴彈到很低的音階時,身體感受到的管風琴低頻差不多就像「和風」吹過,帶一點輕微振動的感覺,很舒服。如果彈到比較高的音階,和風吹過的感覺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純亮麗的琴音。可是,音響迷心目中想要的管風琴卻是有如強風吹過的能量,不僅讓身體感受到強烈氣流,更有甚者還會引起整個屋子振動。為何會有這種能量呢?聆聽空間強烈的駐波、共振。換句話說,很多音響迷認為「對」的管風琴低頻音效其實是自己想像出來的,真正在音樂廳聽到管風琴交響曲時,反而會失望,認為這個音樂廳的管風琴效果太差了。尤其,許多使用四件式喇叭的音響迷更是覺得如果沒有調出會讓房間振動的低頻就是不對的。
所以,如果您想知道真正的管風琴交響曲該是怎麼樣的低頻效果,應該先用儀器量測,瞭解自家聆聽空間的頻率響應曲線之後,再對照您的喇叭所能夠發出的低頻量感去思考,這樣才能獲得比較客觀的管風琴交響曲音效。
講了那麼多,就是要請RR最新推出的「管風琴交響曲」版本出場,這是Michael Stern指揮Kansas City Symphony的版本,錄製於2013年6月20-21日,出版日是2015年。這張CD是年事已高的Keith Johnson所錄製的,不過現場錄音工作是Sean Royce Martin負責,剪輯由製作人David Frost操刀,Mastering才由Keith Johnson親自來做。在此我建議您看到Keith Johnson的錄音時,不妨考慮買進,因為他年事已高,再錄也沒幾年了。
本CD不僅有管風琴交響曲,第一軌錄製的是聖桑的「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這是大家都聽過的名曲。第二軌是La Muse Et Le Poete(繆思與詩人),很好聽的小提琴、大提琴、管弦樂合奏曲。管風琴交響曲放在3-6軌,這首交響曲可以視為二個樂章,也可視為四個樂章,這個版本視為四個樂章來分段。第一軌與第二軌的音效都很好,管弦樂細緻,小提琴甜潤,大提琴琴腔共鳴豐富。比較重要的是管風琴交響曲聽起來應該如何?先說第四軌管風琴「幽幽」出來的音效,如果您沒有聽到管風琴如和風般吹過身體,也沒感受到身體周圍的空氣輕輕的在振動,那就表示音響系統的低頻量感不足。反之,如果這段幽幽的管風琴您聽到的是整個屋子都會振動,那就是聆聽空間的強烈共振。我這樣說您能體會此處的管風琴音效大概要如何嗎?
而第六軌的管風琴音域比較高,此時要聽到有震撼力、有力量又清晰的管風琴,除了較高音域之外,底下也有更低的管風琴聲音,此時高低二股管風琴力量交織,音響效果既震撼又迷人。不過,震撼也有限度,如果您會覺得房子在振動,那都是低頻駐波、空間共振引起,並不是實際錄音有那麼強的管風琴能量。除了管風琴迷人之外,這張CD的整體音效其實很棒,溫柔清晰,動態範圍龐大,音場寬深,弦樂群真實。至於音樂的詮釋,我不保證您聽了會喜歡,畢竟我們都受到大師版本先入為主的制約太深了。
希望您的管風琴交響曲不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CD編號:RR-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