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桑(1835-1921),一位很會寫旋律的作曲家,一位很會編曲的音響專家,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一位博學多能的學問家(地質、天文、考古、植物、昆蟲、數學)、作家。他過目不忘,3歲就能書寫,7歲懂拉丁文,還研讀「唐喬凡尼」總譜,這樣的人長大之後不有名才怪。在他那個時代能夠活86歲,也算是非常長壽了。您知道嗎?聖桑在1908年寫了世界第一部電影配樂,那是默片時代,片名是「The Assassination of the Duke of Guise」,由André Calmettes與 Charles Le Bargy執導。
大家都知道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音響迷一定有「第三號交響曲」、「骷髏之舞」等。他寫了13齣歌劇,五首交響曲、五首鋼琴協奏曲、三首小提琴協奏曲、二首大提琴協奏曲,此外還有很多管弦樂作品。聖桑還寫了超過60首的聖樂作品,不過現在已經很少聽到了。
聖桑從小就擁有絕對音感,5歲第一次上台,擔任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的鋼琴部分。在1846年就舉辦第一場鋼琴獨奏會,當時他才11歲。1855年完成第一號交響曲。他在巴黎音樂院學作曲與管風琴演奏,鋼琴、管風琴技巧了得,1857年就受聘為巴黎著名的Church of the Madeleine管風琴師,這一幹就是近20年(1858-1877),還被李斯特讚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管風琴師,這是被法國人認為管風琴師最高的職位。1861-1865年間,他還擔任Niedermeyer School的鋼琴老師,佛瑞是他的學生之一。
1878年是聖桑人生分水嶺,他失去二個兒子(2歲半兒子墜樓死亡,6個月大的兒子死於嬰兒床上),此時他已經辭去管風琴師的職位,三年後又與妻子分居,從此沒有回家,可說了無牽掛。1888年母親去世,更讓他放心離開法國,以鋼琴演奏家之姿,在歐洲、俄羅斯(1875、1887二次,認識了柴可夫斯基,二人成為好友)、美國、南美、中東、東亞進行巡迴演出,當時他主要演奏的曲目是自己的五首鋼琴協奏曲,以及其他鋼琴作品。
其實,聖桑能夠這樣無拘無束的開演奏會兼旅遊,得力於他的好朋友Albert Libon,他在1877年去世,給聖桑留下10萬法郎遺產,要聖桑不要受到經濟約束,一直被綁在教堂當管風琴師。聖桑有了這筆錢,這才離開了Church of the Madeleine管風琴師職位。為了紀念好友,聖桑也為他寫了一首安魂曲,在1878年首演。
聖桑這五首鋼琴協奏曲寫作時間跨越將近40年,這五首協奏曲的風格也可窺知聖桑作曲風格的變化。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寫於1958年(1858-1859年間他也完成二首小提琴協奏曲),聖桑說其靈感來自他與朋友曾經一起度過快樂時光的楓丹白露森林。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寫於1868年,第三號寫於1869年,第四號完成於1875年,第五號完成於1896年,當時他人在開羅。事實上,聖桑是死在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死後才運回巴黎安葬。
現在,Hyperion唱片邀請鋼琴家Stephen Hough、協同英國伯明罕交響樂團,在Sakari Oramo的指揮下,錄製了這五首鋼琴協奏曲,以及三首管弦樂團與鋼琴合奏的作品,讓我們可以遙想當年聖桑在各地演出的盛況。
這三張一套的黑膠唱片並非新錄音,而是早在2000年與2001年的錄音,錄音師有二位,其中一位Tony Faulkner(第1、2、4、5號)很有名,難怪錄音效果優異。錄音地點在伯明罕交響廳與Warwick Arts Center(第3號,Mike Clements錄音)。黑膠是在2025年發行的,為何隔了那麼久才發行黑膠版?因為以前黑膠幾乎沒人買啊!現在黑膠唱片大家搶著買。
當然,Hyperion也不是隨便就復刻黑膠,這套唱片在2002年獲得Gramophone雜誌年度Recording of the Year 2002,還有Gramophone金唱片獎,以及法國Diapason D’OR。演奏與錄音效果俱佳,您還猶豫什麼?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