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拿到這套唱片時,我以為這是黑膠版。怎麼Decca又復刻蕭提版尼布龍根指環的「諸神的黃昏」了?再仔細看,才發現這是SACD版,只不過包裝成黑膠版的模樣,還真嚇了我一跳。
蕭提版的華格納「尼布龍根指環」全曲在當時是驚天之作,從1958年錄製到1965年,耗時8年。「萊茵的黃金」1958年錄音,「齊格菲」1962年錄音,「諸神的黃昏」1964年錄音,「女武神」1965年錄音。
為何這套唱片會震驚唱片界呢?第一、這是一套錄音室版本(在維也納Sofiensaal錄音),並非現場演出一魚二吃,要讓那麼多演出歌手在這麼多年中仍然保持連貫性,真的非常困難。所以有些角色在不同劇中是由不同歌手擔綱的,例如佛旦。
第二、對當時的錄音工程而言,這是一項艱難的挑戰,從1958年到1965年間,Decca也因為這套錄音而發展出許多錄音技術,奠定Decca唱片的錄音地位。第三、製作由John Culshaw(1924-1980)擔任,他深入分析華格納原譜的配器,揣摩華格納想要的舞台音響效果,盡最大的力量忠實再生。
例如,飾演Brünnhilde的Birgit Nilsson招喚她的坐騎Grane,當她唱出「Grane, mein Ross」時,錄音現場真的就出現馴馬師牽著一匹馬在她身後走過,錄下真實的聲音。又例如,「諸神的黃昏」第二幕,Hagen吹號召集臣民時,華格納在原譜上要求要用三把Steerhorn(古時候北歐海盜用的牛角號),一把C音,由Hagen在舞台上吹;一把D flat音,要在舞台外的左邊吹,作為回應;另一把是D音,在舞台外右側吹。
華格納安排特殊的號角在不同的地方不同方向吹奏,就是想獲得他想要的舞台音響效果。然而後來這段演奏大多以伸縮號取代,而且是坐在樂池中演奏。如此一來完全失去華格納想要呈現的原始味道,以及舞台效果。
John Culshaw研究原譜之後,決定要依照華格納的指示,以牛角號來錄音,不過卻遍尋不著,因為大家都改用伸縮號來演奏了。最後,透過Wilhelm Pitz的介紹,找到拜魯特一位樂器製造者Otto Mahler,他看過這種樂器,不過已經被美國大兵當作戰利品掠走了。John Culshaw委請他盡量按照原樣做出華格納要求的牛角號。在唱片中的錄音就是以牛角號來演奏的。
這套SACD是拿原始類比母帶(總共38卷盤帶),以Studer A820盤式錄音座播放,經過Weiss類比轉數位,轉成24/192 PCM,再經過細膩的處理過程轉成SACD。這些母帶經過幾十年儲存,難免有些損壞,有些必須以現代技術來修復。此外盤帶放了幾十年,使用前必須用攝氏55度烤10小時,讓盤帶慢慢恢復完整性才能使用。
為何會在2023年推出SACD版?這是一箭多雕,為了紀念蕭提(1912-1997)逝世25周年(2022年),以及華格納(1813-1883)逝世140年(2023年),還有華格納誕生210年(2023年),所以Decca唱片在2022年開始製作這一套SACD版「尼布龍根指環」,有套裝,也有一張精選集。轉製品質非常好,SACD音效讓人驚訝,CD層也很好,絕對值得收藏。
Decca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