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這張James Ehnes所演奏的西貝流士(1865-1957)「小提琴協奏曲」,我很納悶,怎麼好像聽了很久?一看封底,全長79:17,將近80分鐘。天啊!難怪我覺得怎麼聽那麼久,事實上的確就是很多CD二倍的時間啊!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頂多大概就是30分鐘左右,其他時間呢?還有五首西貝流士的小提琴、管弦樂作品,保證可以讓您聽個夠。
西貝流士一生只寫過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但是除了這首Op.47的小提琴協奏曲之外,他還寫了「Two Humoresques, Op. 87」、「Four Humoresques, Op. 89」、「Two Pieces, Op. 77」、「Two Serenades, Op. 69」,以及「Suite for Violin and String Orchestra, Op. 117」。咦?怎麼不按照作品編號順序寫呢?因為我是照著CD封底抄的,我也不知道為何製作人要如此安排?這幾首曲子通通都在這張SACD上,等於是買一張就吃飽了。
西貝流士對小提琴很上心,當他開始學小提琴的第二年,也就是16歲時,曾寫信給朋友,說:「當我拉小提琴時,生出很奇怪的感覺,好像音樂的內部向我敞開一般。」當他1890年在赫爾辛基音樂院畢業後,還曾去應徵維也納愛樂的小提琴手,幸好試奏沒有通過,否則我們今天可能就沒有西貝流士這位作曲家了。甚至在1915年,當他在重寫第五號交響曲時,還在日記上寫著:「夢到我12歲時,已經成為小提琴大師。」
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是為當時一位德國小提琴家Willy Burmester(1869-1933)所寫,完成於1903年,不過在1905年又重新修訂。當時西貝流士財務困窘,很需要首演來解決財務問題,可是Willy Burmester的行程又走不開,無法到芬蘭進行首演,於是西貝流士就將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交給赫爾辛基愛樂的樂團首席Viktor Nováček做首演。可惜首演反應不佳,於是西貝流士將原曲大幅修訂,後來在1905年交給Richard Strauss指揮,由Carl Halir擔任小提琴獨奏。
這次的演出大獲成功,我們現在所聽到者就是1905年的修訂版。不過,西貝流士並沒有將作品題獻給Carl Halir,而是題獻給Franz von Vecsey(1893-1935)。這位小提琴家被稱為匈牙利音樂神童,是Jenő Hubay的學生,Joseph Joachim也很欣賞他。他在推廣西貝流士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上出了很多力。
兩首幽默曲作品87 與四首幽默曲作品89同樣都是在1917年完成,當時已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俄羅斯也發生革命,芬蘭趁機在1917年底宣佈獨立。在那種時空背景下,西貝流士一方面在寫第五號交響曲,另一方面完成這總共六首幽默曲。說是幽默曲,其實這是源自於法國的曲目,是帶有幽默感或幻想色彩的小曲子。不過西貝流士這六首幽默曲聽起來很難感受到「幽默感」,反而是深沉內斂的,跟西貝流士其他音樂風格相同,其中Op.87那二首在1940年重新修訂。
「Two Pieces Op.77」是1914年的作品,當時已經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西貝流士未受影響,仍然沉浸在他的小提琴世界中。這二首小品也是小提琴與管弦樂合奏的曲目。「Two Serenades Op.69」完成於1912-1913年間,聽起來流暢美麗,這個時候西貝流士也在寫第四號交響曲。這二首夜曲也都是短短的曲子,但亦可說是西貝流士的珠玉作品。
西貝流士「Suite for Violin and String Orchestra, Op. 117」寫於1928-29年間,說是組曲,其實也很短,總共也才7分多鐘。此時西貝流士已經完成他的七首交響曲,但似乎他的作曲才華已經逐漸枯絕。事實上西貝流士最後一首公開演出的作品是Tapiola Op.112,在1926年完成,此後就只有零星小曲而已。
西貝流士的晚年很特別,當時他住在Järvenpää,有將近30年都沒有大型作品出現,所以這段時期也被稱為是「Silence of Järvenpää」。為何那麼長的時間沒有作品呢?事實上這段時間他並沒有閒著,繼續在寫第八號交響曲。不過他改了又改,終究還是不滿意,就在1940年將樂譜撕毀燒掉,不想流入市面。
另外的原因可能跟他的健康、酗酒,以及20世紀初音樂風格轉變有關。西貝流士的音樂屬於國民樂派,或說浪漫樂派,跟當時的荀伯克、魏本、貝爾格、史特拉汶斯基等樂風相距很遠。如果晚年這30年西貝流士能夠持續作曲,今天他的交響曲可能會超過10首吧?
加拿大小提琴家James Ehnes(1976-)4歲開始學小提琴,1987年就贏得加拿大音樂比賽獎項,1988年獲得加拿大音樂節弦樂組冠軍,1989年就跟蒙特利爾管弦樂團同台演出。後來1993-1997年他又到美國朱利亞音樂院學習,此後跟許多樂團合奏,也組四重奏團,錄製許多唱片。我聽過他幾張唱片,無論是演奏技巧或錄音效果都很棒,就跟這張SACD一樣。
挪威Berge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創立於1765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幾個樂團之一,葛利格還曾擔任這個樂團的藝術總監。Edward Gardner(1974-)在2015年起擔任樂團首席指揮,2024年7月卸任。這張唱片錄製於2023年8月14-18日,也就是在Gardner卸任之前。
這張SACD不僅有立體聲,也有5.0多聲道,以24/96規格錄製。James Ehnes用的琴是1715年的Marsick Stradivarius,難怪琴音那麼漂亮。無論您已經有幾個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版本,這個版本也值得聽,何況錄音效果也很好,時間還長達79分鐘。Chandos 2024年出版,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