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布拉姆斯(1833-1897)第四號交響曲?看到標題,我想您心中可能是這樣想的。沒錯,布拉姆斯的第四號交響曲您可能已經聽膩了,不過,多聽一個版本也無傷啊!何況,這次我介紹這張CD的重點並不是放在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上,而是James MacMillan(1959-)的這首「 Larghetto for Orchestra」上。他是蘇格蘭的作曲家與指揮家,到目前為止作品超過200部、包括歌劇、交響曲、各式協奏曲、聲樂曲等等。
「 Larghetto for Orchestra」是MacMillan在2009年完成的合唱曲「Miserere」,因為接受匹茲堡交響樂團的委託,要一首作品來慶祝他們的指揮Manfred Honeck擔任該團音樂總監10周年紀念,所以將這首合唱曲改為管弦樂曲。這首曲子於2017年10月,在匹茲堡交響樂團的駐地Heinz Hall演出。我沒聽過原始的合唱曲,但這首管弦樂曲聽起來卻非常感人,而且樂曲本身安排的音響效果也很迷人,所以我才會說我介紹這張CD的重點是放在「 Larghetto for Orchestra」上。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的名版何其多,音響迷手上一定有小克萊巴、卡拉揚、傑利畢達克、蕭提,甚至福特萬格勒等名家的版本,匹茲堡交響樂團與指揮Manfred Honech的這個版本嚴格來說還算不上名版,但仍然有可聽之處。所謂音樂的詮釋,說得簡單些,就是拿一份歌譜給幾位歌手去唱,樂譜都一樣,但是每位歌手唱出來的歌聽起來卻大不相同,這就是詮釋,只不過管弦樂團的詮釋要比一個人唱歌複雜很多罷了。只要是水準相當,每位指揮對樂曲的詮釋都有可聽之處,不同的是細微速度的變化、豐富的強弱變化轉換、樂句的不同呈現,內聲部的解析與和聲的融合差異而已。哪位指揮剛好能夠引起你的共鳴,那就是你的好版本。
f維也納是個獨特的音樂城市,從海頓開始、歷經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布拉姆斯、在這裡建立起世界音樂之都。有意思的是,除了舒伯特是出生、去世都在維也納之外,其他幾位作曲家都是客死異鄉,葬在維也納。有意思的是,貝多芬、布魯克納、布拉姆斯的姓氏第一個字都是B,而且這四位作曲家的交響樂都是震古鑠今的作品。貝多芬寫了九首、舒伯特寫了九首、布魯克納也寫了九首,如果要包括後來的馬勒,他也寫了九首。唯有布拉姆斯只寫四首。布拉姆斯一直到他43歲1876年時,才端出第一號交響曲,而第四號交響曲則是在1885年完成,此後就沒有再寫交響曲了。即使只有四首,但也足以跟前、後輩們分庭抗禮了。
這張CD並非RR唱片的錄音,而是波士頓Sound/Mirror的錄音,只是由RR發行。RR唱片近年勇於跟其他人合作,推出許多非Keith Johnson的錄音,不過其錄音效果都有很高的水準。波士頓的Sound/Mirror長期與匹茲堡交響樂團合作錄音,這張CD的二首曲子都是現場演出錄音,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錄製於2018年4月20-22日,MacMillan的「 Larghetto for Orchestra」錄製於2017年10月27-29日。錄音地點在Heinz Hall,錄音時採用五支無指向DPA 4006麥克風為主,另外加了幾支Spot Mic來補細節。原始錄音是DSD256,以DXD 352.8kHz/32bit作後製。
細緻融合的錄音,動態寬廣(不要誤以為大聲),音質很美,尋常音響系統聽起來可能會覺得小聲無味,不夠刺激。SACD層5.0聲道,CD層立體聲道。Joy Audio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