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1833-1897)的作品不多,但可說曲曲精彩,不像維瓦第或莫札特,尤其室內樂更是精品中精品。我們都知道,布拉姆斯是先著手寫室內樂,後來才寫交響樂的。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早在1854年就開始構思,但一直到1876年才完成,而其他三首交響曲則是在1877到1885年間完成,雖然不能說是像在下餃子,但與第一號相比,動作也相當快。
布拉姆斯的鋼琴四重奏只有三首,作品編號Op.25、26與60。第一號作品Op.25可能是在1856年就開始構思,但是一直到1861年才完成,當時首演的鋼琴就是克拉拉舒曼擔任。而同樣在1861年(唱片說明上寫1862年),第二號OP.26也完成,可說是「順手」就完成第二號了,該曲在1862年首演,鋼琴由布拉姆斯親自擔任。第三號呢?聽說是在1850年代就開始構思,但是一直到1875年才完成,可以跟比布拉姆斯構思、完成第一號交響曲「一較長短」。
第三號首演在1875年11月,華格納與柯西瑪都到場聆聽。第三號鋼琴四重奏有著年輕布拉姆斯與克拉拉舒曼的剪不斷連結,所以布拉姆斯自己曾說發行的譜上要印「維特」(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的畫像,因為他跟維特一樣,都是愛上不該愛的女人,差別在於維特自殺了,而布拉姆斯則沒有。
這二張一套的黑膠唱片說明中,第一行就寫著「For the pleasure of making music together」。這是Krystian Zimerman對於演奏室內樂的態度。他回想自己小時候,父親雖然不是音樂家,但也會演奏樂器,經常帶朋友回家,演奏各種室內樂。這樣的家庭音樂會持續了大約15年,一直到1968-1969年有些人離開波蘭為止(波蘭三月事件,反猶太復國主義,導致15,000猶太人被迫離開波蘭)。
Zimerman後來在學校就沒在演奏室內樂,1975年他獲得華沙蕭邦鋼琴大賽首獎,之後忙著巡迴世界各地演奏。到了1977年,他想演奏室內樂了,於是跟波蘭小提琴家Kaja Danczowska一起演奏奏鳴曲,還錄製唱片。後來他又跟鄭京和、Kremer合作演出室內樂。
1981年,他被Kremer邀請在Lockenhaus Festival演出室內樂,跟一些大咖如Schiff、Holliger、Kashkashian等演奏,那是他組建四重奏團的開始。而在這張唱片中,他找來2017年伊莉莎白王后大賽銀牌得主日本大提琴家岡本侑也(Yuya Okamoto),以及二位波蘭小提琴家與中提琴家組成四重奏。小提琴家Maria Nowak是他所創立的Polish Festival Orchestra中的第二樂團首席;中提琴Katarzyna Budnik則是Sinfonia Varsovia的中提琴首席。
為何要錄製布拉姆斯鋼琴四重奏呢?有人問Zimerman。「為何不呢?」他反問。Zimerman說他組成這個四重奏團之後,演奏過馬勒、舒曼等鋼琴四重奏,已經累積很多經驗,但是他想挑戰,尤其是布拉姆斯的第三號鋼琴四重奏。「那是很瘋狂、強大有力的作品,它的驅動力讓人難以置信」,Zimerman如是說。至於第一號,由於非常著名,Zimerman反而沒有選它。
這二首鋼琴四重奏其實是二次演出的現場錄音,一次在2021年6月,一次在2023年四月,音樂廳都是瑞士LAC Lugano Arte e Cultura, Sala Teratro廳。這座文化中心在2015年開幕,Sala Teratro廳有1000個座位,很適合演出室內樂。錄音師是Lukas Kowalski,混音也是他。
錄音效果非常優異,無論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鋼琴的音質音色都很美,而且很真實,尤其是和聲真是美極了。至於他們四人的演奏詮釋更不用說,他們將這二首鋼琴四重奏詮釋得非常美,非常迷人。這是現場演出錄音,讓我不解的是,樂曲終了怎麼沒聽到觀眾搶先鼓掌聲?因為一直到尾音消失都沒聽到掌聲,難道數位剪輯的技術那麼厲害?DG唱片2025年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