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PaulTao 於 2014-10-21 14:14 編輯
Zesto Audio這家公司的背景。這家美國公司2010年才創立,靠一部Andros唱頭放大器在Hi End音響界快速崛起,目前旗下雖然只有三款產品(另兩款就是本篇評論的前、後級),不過每一款都大受美國專業音響媒體好評。創立者George Counnas是一位專業電子工程師,有超過四十年設計電子線路的經驗,不過他專精的領域與一般音響工程師不太一樣。他曾在Decca Navigator工作,這是一套二次大戰時為英國皇家空軍開發的導航系統,後來廣泛運用於航空與航海領域,直到1990年代才逐漸被GPS導航定位系統所取代。可想而知,George是用設計精密儀器的標準在設計音響線路,從這套前後級嚴謹的規格標示,就能感受到George一絲不苟的設計師性格。
Decca Navigator Mk 12
不過George也有感性的一面,他同時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錄音師,自己還會玩樂器。他對音響重播的要求很單純,只要能重現他在錄音工作時聽到的聲音就算過關,問題是錄音師的耳朵實在太挑剔了,市面上大多數音響器材竟然都無法達到他這個基本要求,George只好走上了自製音響一途。他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聲音呢?從原廠資料中他對聲音的描述,可以得知他心目中理想的音響重播應該有著極快的暫態反應、寬廣的動態範圍、透明的音質與強勁的低頻衝擊,同時還必須具備極低的雜訊。寫到這裡,大家一定覺得奇怪,George追求的這聲音特性,不都是晶體擴大機擅長的項目嗎?為什麼他選擇的卻是真空管放大線路?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技術人實事求是的態度,讓他追本溯源,在1930年代的RCA管機線路中,他驚訝的發現許多至今依然顛撲不滅的正確觀念,成為他設計擴大機的基本藍圖。另一方面,他也運用最新的電腦模擬軟體設計線路,進一步將傳統管機線路修正的更為完美。特別的是,這位技術人並不死守測試數據,他也重視以耳調音。錄音師與演奏樂器的訓練,讓他對真實樂器的聲音有正確的認知,並且以此作為調整聲音走向的依據。總而言之,傳統線路基礎、電腦模擬修正、以耳聆聽驗收,構成了Zesto Audio管機誕生的三大要素。
現在重點來了,到底George要如何用真空管線路,創造出極快的反應速度、極強的動態、純淨的音質與極低的噪訊呢?這套前後級的線路設計的確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先看整體架構,打開機箱,我發現這兩款器材有一半的線路藏在電路板看不到的另一面,難以推斷前、後級各自採用了什麼樣的真空管放大線路。
Leto前級使用兩支12AU7訊號管與兩支12AX7訊號管。Bia 120後級則配備四支12AU7訊號管,再用每聲道兩支KT88功率管構成超線性推挽放大架構,每聲道輸出60瓦功率。重點是George堅持純A類放大,雖然工作效率低,但是功率管可以在最佳線性狀態下工作,除了沒有AB類放大的交越失真之外,George特別強調純A類放大的反應速度最快,動態最好,甚至透明度也能提升,難道這就是解決傳統管機速度偏慢的關鍵?事實上,採用純A類架構的管機比比皆是,但是大多數與暫態快速沒有直接關係,George之所以特別強調反應速度,顯示他是真懂真空管放大的優勢。怎麼說呢?因為從工作原理看,真空管中的游離電子隨時處於「備戰」狀態,可以比功率晶體更迅速、更敏銳的反應最細微的音樂訊號,所以理論上,真空管的確是比功率晶體反應速度更快的放大元件,這就是George為了追求反應速度而選擇真空管放大的真正原因。為何傳統管機速度偏慢?原罪並非在於真空管,而是被搭配的線路與元件所影響,這才是George接下來必須解決的課題。
要提升管機的動態與暫態,George的第一個作法是不施加整體負回授。不過他與其他許多視負回授為大敵的設計者不同,他對負回授的看法其實非常理性的,認為只要線路設計正確,施加微量負回授的確可以提升聲音表現。他之所以不在自家管機中使用負回授,主要是因為在研發階段,他發現不論用儀器測試或實際試聽,施加負回授都沒有任何正面助益,反而會限制動態表現,既然如此,當然沒有理由使用負回授了。
電源供應是George企圖提升管機動態與暫態的另一個關鍵。除了前面說到的左、右聲道獨立供電之外,Bia 120後級的電源線路也有特殊之處,它的電源供應由一顆大型環形電源變壓器,搭配左、右聲道各一顆choke扼流圈,加上陣容龐大的電容陣列構成,算算兩聲道一共配備了十四顆耐壓450V、容量390 mfd的電容。對晶體機來說,這算不上大容量,但是請注意,這些高耐壓電容對管機來說,可就是罕見的大陣仗電容量了!這種電源供應架構有幾個值得注意之處。首先,一般管機通常採用EI電源變壓器,但是Bia 120為何使用環形變壓器?除了取其磁漏干擾較低、效率較高的優點之外,環形變壓器的供電反應速度較快,可以快速提供後方濾波電容陣列所需電源,這應該才是Bia 120使用環形變壓器的主因。
再者,一般管機的濾波電容容量通常不會太大,Bia 120為何配備了電容量特別充足的電容陣列?原因是管機對於電流的需求雖然不高,但是在應付瞬間大輸出音樂片段時,還是可能造成電壓不穩,此時用上大容量電容就可改善這個問題。由上可知,環形變壓器與大容量電容陣列兩者其實是密切相關的,目的是讓Bia 120在遭遇大動態音樂時,反應速度更快,而且工作更為穩定。為什麼大多數管機不採用環形變壓器?主要原因是在管機的高壓工作狀態下,環形變壓器的品質必須非常高,否則容易產生哼聲。實際聆聽,我發現Bia 120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可見George對變壓器品質的要求極高。
再看choke的使用,主要好處有三:一是choke本身是一種儲電裝置,在搭配負載阻抗變動較大的喇叭時,可以發揮「煞車」作用,對於穩定電壓有一定助益。二是choke的高頻濾波能力優異,可以讓音樂背景更為安靜。三是choke對於降低電源漣波干擾的能力也比濾波電容更好,同樣可以讓音樂背景聽來更為「寧靜」。使用choke只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品質夠好的choke價格非常昂貴。從choke的使用,可以看出George對噪訊的降低非常重視,這也是這套前後級聲音聽來特別通透純淨的原因之一。
George雖然是設計儀器出身,但是這套前後級的線路卻一點也不複雜,反而頗有極簡派作風,線路設計與許多現代管機不同,看不到任何保護線路或修正線路。簡潔的線路可以減少相位失真、降低雜訊與音染干擾,這種設計符合George追求的方向。不過另一方面,George所堅持的「極簡」卻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同於許多極簡派管機設計者喜用反向線路簡化架構,George堅持非反向線路架構,以確保音樂訊號的相位正確性。另一方面,他還堅持左右聲道線路分離,連電源都是左、右聲道獨立,目的是提升聲道分離度的表現。這種對於相位與聲道分離度的重視,顯然都是身為專業錄音師所特有的堅持。
這套前後級還有另一個特點,那就是對XLR平衡傳輸介面特別重視,在Leto前級的XLR輸入、輸出與Bia 120後級的XLR輸入端子都設有變壓器,藉以消除訊號傳輸過程中的共模噪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套前後級的線路並非全平衡架構,XLR訊號在經過變壓器之後,甚至是先轉為單端訊號再進入放大線路。這種設計可能與一般音響迷對Hi End擴大機的設計有所牴觸。在許多人的觀念中,XLR端子必需搭配全平衡線路,才能真正達到抵消噪訊的目的。但是從專業錄音領域出身的George卻有不同看法,對錄音師而言,由於錄音器材間的訊號傳輸距離通常較長,受到噪訊干擾的機會也大上許多,所以他們重視的是訊號傳輸過程中的噪訊干擾如何消除,Leto與Bia 120的XLR平衡介面就是依循這個理念而設計。
所以依照George的設計思維,這套前後級的XLR平衡介面應該是比RCA單端更理想的訊號傳輸方式才對,不過事實上不一定如此。為什麼?因為如果訊源、前級、後級之間的距離並不是太遠,用XLR消除噪訊的優勢其實並不明顯。理論上,反而是訊號不經過變壓器的RCA單端傳輸對頻寬的限制較少,雖然Leto、Bia 120使用的Jensen輸入變壓器非常高檔而昂貴,但是仍免不了對訊號頻寬造成影響。在這種狀況下,或許RCA傳輸的特性更為優異也說不一定。總之,George的設計給這套前後級留下了一個值得玩味的空間,用家不妨多多嘗試比較XLR與RCA的差異,選擇最合自己胃口的傳輸端子使用。在測試時,我發現以RCA單端連接時,聲音更活更直接些,用XLR連接則背景更乾淨,因為這次整體搭配的聲音走向已經非常活潑了,所以我的最後選擇是使用XLR連接。
在使用上,George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特別重視使用的方便性,只要接上器材就能使用,所以Bia 120採自動偏壓,讓用家不用費心手動調整功率管偏壓。Leto前級則配備遙控音量,靜音與單聲道切換可以透過遙控控制,還設有直通輸出端子,方便用家與家庭劇院系統結合。值得注意的是Bia 120後級只能使用KT88或KT-120功率管,不像類似架構的管機可以替換為6550管,推測Bia 120在電壓與電流的工作點應該設定的較高,企圖壓榨出KT88的全部實力。
總結前述線路特點,我們可以歸納出這套前後級追求的兩大重點:從極簡線路、XLR平衡端子配備輸入變壓器,到Bia 120後級使用干擾較低的環形變壓器,並且使用choke濾波等等設計,可以看出George企圖降低噪訊、淨化音樂背景的努力。從Bia 120後級配備大型環形變壓器搭配大容量電容陣列、不使用負回授、以及企圖壓榨功率管實力的作法,則可以看出George對於暫態、動態與驅動力的追求。純淨、透明、快速、大動態,讓這套管機者現出與管機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聲音風貌。
在進入實際試聽之前,不得不提的是Zesto Audio器材的造型設計,這可能是這套前後級首先吸引音響迷注意的最大特點。那有如平台鋼琴的S形優美機箱曲線,搭配反映真空管溫暖燈光的鏡面飾板,的確讓這套前後級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除了好看之外,箱體還是用將近2mm厚的鍍鋅鋼板製成,將外界電磁波的干擾降到最低。你知道如此匠心獨具的箱體造型是由誰設計的嗎?答案是George的老婆Carolyn,夫妻兩人內外兼修,難怪Zesto Audio能在Hi End音響界一炮而紅!
有關詳細聽感,請見音響論壇3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