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B&W突然宣布自家經典All in One音響Zeppelin將會推出Zeppelin Pro Edition(以下簡稱Zeppelin Pro),直到現在台灣才剛得以拿到實品,代理商也立刻第一時間送來評論。雖然產品名稱從2007年推出以來一直都稱呼為Zeppelin,但本次評論的Zeppelin Pro以技術面來說已經是第六世代;以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更迭快速的All in One音響來說可稱上通過市場考驗,獲得消費者肯定的產品。不過雖然技術屬於第六代,市場定位則是一般版的Pro版;因此原先第五代的Zeppelin、Zeppelin McLaren Edition目前依舊在產品目錄上。
Zeppelin之所以能夠成為市場上長賣產品,也許是因為B&W完全以Hi End思維與做法來設計Zeppelin。這次Zeppelin Pro就由參與設計Nautilus、800 Diamond系列的工程師操刀,讓它具備自家旗艦相同的聲音DNA。
設計超講究
老實說研究完原廠提供的資料之後,才發現Zeppelin Pro對聲學表現的要求遠遠超出對All in One音響的想像。Zeppelin此型號名稱來自外型形似飛船,這點很容易猜到。但之所以外型會像飛船則完全是聲學因素;中寬兩側窄的造型完全是沿著單體大小改變,這點和自家800 Diamond系列做法相同,都是盡可能減少障板造成的反射、繞射問題。Zeppelin單體是朝斜上發聲而非直直正面,上揚傾角同樣經過計算,可以增加音場立體感。
再來,Zeppelin Pro一共搭載5只單體,這5只全數都有專屬的腔室空間。這做法聽來很基本,實際上很多書架喇叭都做不到,但Pro版竟然比照高階喇叭的做法。同樣地Zeppelin Pro內建的擴大機是6音路設計,也就是中、高音單體各自有專屬擴大機驅動;單一只的6吋長衝程低音則是2音路橋接驅動,這完全是高階主動式喇叭的配置方式。
但最令人震驚的部分,是Zeppelin Pro上面有一半以上的螺絲,其用途並不是作為固定用,而是專門調整機械諧振;如果一個All in One音響連諧振調整都有考量到,很難想像到底還有什麼地方是被忽略的。Zeppelin Pro在聲學上的吹毛求疵,早已超越對All in One音響的想像。
▲
Zeppelin Pro Edition有兩種配色,太空灰與太陽金。尤其是太陽金的金色系與Zeppelin以往色調都不同,與一般版Zeppelin做出差異。
鈦合金高音
既然是Pro版,那當然得了解和一般版本相比提升了哪些地方。首先是全新的高音單體,Zeppelin Pro直接移植現在600 S3系列的鈦合金高音;一般版與Pro版的高音差異,也正好是600系列前後代的採用高音。至於中音雖然一樣是FST單體,但Pro版新增PVA聲學塗層,阻尼與機械結構均有改良,Zeppelin Pro的中音單體內腔室更密閉,失真更低。順道一提FST代表無懸邊設計,也是B&W在三音路喇叭的中音單體可見到的做法,可以解決傳統懸邊帶來的額外失真問題。
還有乍看之下沒改變的網罩,卻可能是本次Zeppelin Pro最費盡心思的部分。Zeppelin Pro採用的全新網罩厚度小於1毫米,能最小化網罩共振問題;六角形格狀前蓋因應不同部分而有三種不同厚度,盡可能降低網罩對聲音的干擾。
官方也表示DSP參數有重新調整,看起來應該是擴大機相關DSP,也就是分頻點、效率匹配等傳統喇叭中與分音器相關的參數。最後,B&W也表示Zeppelin Pro的單體是在自家工廠內生產,能夠精確依照正確規格製造。
Zeppelin Pro的外型配色也經過重新規劃。普通版的Zeppelin可選配色為午夜灰(Midnight Grey)、珍珠灰(Pearl Grey),Zeppelin Pro則變更為太空灰(Space Grey)、太陽金(Solar Gold)。尤其是太陽金是以往Zeppelin未出現過的金色系,因而在視覺上與Zeppelin拉出差異。雖然所有功能都能APP操作,但Zeppelin Pro依舊在上方保留實體按鍵,尤其是中央會發光的按鈕更是配對時必不少的環節。唯一必須注意的是以前Zeppelin可以連結亞馬遜語音助理Alexa,但Zeppelin Pro移除此功能。
▲
雖然主打無線傳輸,所有功能都可以透過APP操作。但Zeppelin Pro Edition依舊保留實體按鈕。中間的按鈕會發光,也是配對時會了解有無配對成功的依據。
在連接方式上,Zeppelin自從第五代後就主打無線傳輸,實體介面除了電源插座外就只剩一個USB-C,不再有RJ45插座。而Zeppelin Pro就提供Wi-Fi、藍牙兩種無線傳輸方式;尤其藍牙還是5.0,支援高通aptX Adaptive。
在藍牙版本中5.0可說是分水嶺,也可以說是真正開始考量音樂傳輸的版本,無論在頻寬、延遲、速率上均有大幅進步。如果像吾輩音響編輯這樣對市面器材規格比較敏感者,會發現自從藍牙進入5.0之後支援藍牙的Hi End器材明顯普遍不少。因此藍牙有沒有5.0以上,是現代選擇藍牙傳輸器材的基本標準。
至於壓縮規格aptX Adaptive,光看名稱可能會誤以為aptX HD是比較Hi End的規格。實際上aptX Adaptive才是推出時間最新、規格更好的版本。它是以24bit/96kHz規格傳輸,傳輸位元率最高可達620Kbps,甚至連延遲都更低。藍牙規格當然是越新越好,B&W完全了解藍牙此特性。
雖然Zeppelin Pro主打無線傳輸,規格也確實相當先進,不過根據說明書,Zeppelin Pro其實允許有線傳輸,只不過用家必須自己準備RJ45轉USB-C的轉接器,才能把網路線插上Zeppelin Pro。這是給用家另一個選擇,但Zeppelin Pro的無線傳輸流暢、穩定,一般情況下確實用不上有線傳輸。
▲
Zeppelin Pro Edition底下也一樣有朝下發射的LED燈光。這個LED燈可以調整色調、亮度,打造最搭配環境的效果。
B&W專屬APP
使用Zeppelin Pro需要搭配自家APP「Music」,B&W所有無線產品都是使用這個APP,也可以多產品同時控制。雖然以前操作過B&W的APP,但印象已經很模糊了沒辦法進行新舊比較,但這次的使用體驗卻令人滿意。最麻煩的初次設定B&W卻優化得非常簡單。首先引導教學是繁體中文,而且簡單來說只是等Zeppelin Pro完整開機完,開啟手機藍牙,在APP上找到附近的Zeppelin Pro並進行配對而已。配對完再決定要使用的Wi-Fi,初次配對即大功告成。我輩音響編輯設定串流器材的經驗當然比一般音響迷豐富,能夠像這次如此無阻礙地完成初次配對,其實並不算很常見。
APP的介面相對單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各種設定,包含與各家串流平台的連結設定、Zeppelin Pro的機器設定。以及如果對喜歡的專輯、藝人按下「讚」。在收藏庫就會新增連結方便日後查找。雖然Zeppelin Pro支援Airplay 2、Roon、Spotify、Deezer、Qobuz、TIDAL,不過實際操作發現後三者台灣本來就不在支援地區,因此APP內也不會出現對應的連結選項。
有意思的是筆者基於好奇嘗試使用第三方APP連接Zeppelin Pro,發現有些第三方APP如BubbleUPnP可以抓到,只是無法辨識產品型號。因此官方雖然沒有寫支援UPnP/DLNA但還是有機會連上。另外B&W竟然自己有單獨的音樂策畫列表。看起來應該是B&W開辦的Podcast性質頻道,內中每個節目都是對不同音樂家的專題。
在設定部分其實也不複雜。Zeppelin Pro提供高音、低音各±6dB的EQ調整,讓用家能夠根據需求改變高低音量感。此外朝下打在底座上的情境LED燈也提供亮度等級、顏色的調整,讓用家可以調整出最切合房間氣氛的燈光。當然,用家也可以選擇關閉燈光。
▲
B&W自家APP「Music」全繁體中文的介面清晰易讀,很快就能上手。
就像是B&W被動喇叭
進入試聽環節。筆者作法是放在3號試聽室的音響架最上層,距離2公尺處聆聽。要先說的是Zeppelin Pro的低音清晰度與線條感,跟放置的桌面有很大關係,因此最好是將Zeppelin Pro放置於穩固桌面。筆者使用IsoAcoustics DELOS墊材,Zeppelin Pro最終呈現的品質儼然超越對All in One音響的想像。以下描述都是有加上IsoAcoustics DELOS的心得。
一開聲,以往聆聽B&W的印象立刻浮現;Zeppelin Pro中高音清晰明朗帶點光澤的音色走向真的神似腦海中前陣子聆聽的700系列。官方說Zeppelin Pro聲音比照自家旗艦喇叭還真的不純粹是宣傳術語,在音色走向上確實是B&W的DNA。雖然有高低音各±6dB可調出喜歡的聽感,不過如果如本次聆聽般放置位置良好,其實Zeppelin Pro的音色與三頻平衡比照自家Hi End喇叭的樣貌,如果喜歡B&W的聲音風格實在是沒必要更動。
什麼是B&W的聲音風格?就是清晰明朗中帶有點甜美氣息,能夠辨別原音的中性鑑聽卻又具備吸引人的光澤感。比如聽音響迷都喜歡的「Acoustic Live」,Zeppelin Pro就能明顯展現Nils Lofgren那把鋼弦吉他的堅韌感,又能展現鋼弦特有的微微清甜。或是聽Brad Mehldau鋼琴獨奏「Your Mother Should Know:Brad Mehldau Plays The Beatles」,鋼琴高音有著迷人的光澤感,這正是聆聽B&W喇叭常見的特質。
說起來,雖然Zeppelin Pro是一體式設計,沒有兩聲道的音場沒錯,但聲音分離度可不含糊。像鋼琴獨奏這種單一樂器,其實可以依稀聽見袖珍型的鋼琴形體,跟多數All in One音響就真的只是一團聲音還是有差距。比如像二重奏常見的左右各一邊的音場配置,Zeppelin Pro就可以些微呈現位置差異。
▲
APP唯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與Roon、Spotify等串流平台連結的功能藏在「幫助」內。
超乎想像的低共振箱體
筆者聆聽時覺得Zeppelin Pro最驚人的地方,就是投注相當多心力調整的箱體;Zeppelin Pro應該是目前自己聽過箱體影響最輕微的All in One音響,甚至許多兩聲道喇叭都望塵莫及。前面說過Zeppelin Pro三頻比例比照自家Hi End喇叭,低音部分就是如此,走深沉、重視線條,量感比例準確的路線;這種作法有別於眾多All in One音響的重口味路線,更像是針對懂得品味音樂人士為客群的做法。而那深沉、重視線條的低音,完全得益於幾乎聽不出有共振的箱體。比如聽馬友友與John Willames「A Gathering of Friends」,馬友友的大提琴到了低音域不會無端膨脹,維持一致的、有實體感的形體。在Zeppelin Pro討論聲音形體?Zeppelin Pro有足以討論的水準。大提琴如果還不夠低音域,Zeppelin Pro是可以聽管風琴的,聽Kit Downes「Obsidian」管風琴即興,管風琴低音也依舊有條理、有層次,甚至能夠營造出演奏管風琴的場地空間感。老實說除了量感、重量感之外,Zeppelin Pro低音部分的表現非常有水準,足以比肩多數書架喇叭。
請不要以為這是所謂「適當音量」才有的表現。筆者曾將音量開到最大,Zeppelin Pro竟然也沒有出現任何一點音量開到最大會出現的問題。比如許多All in One音響音量一大,甚至連整個喇叭都會隨之振動,當然聲音質感便大打折扣,Zeppelin Pro並沒有出現這個問題。甚至擴大機功率開到最大容易出現的質感劣化,Zeppelin Pro竟然也沒有此跡象。筆者猜測B&W有利用DSP避免擴大機大幅超出工作範圍,才能夠得到此結果。所以有別於一般情況,Zeppelin Pro的最大音量依舊正常、穩定,沒有超出限制的疑慮。實際上Zeppelin Pro的音質甚至很不錯,是足以與兩聲道擴大機比較的水準,不需要因為是All in One音響而對音質妥協。比如聽鋼琴手上原廣美與豎琴手Edmar Castaneda「Live In Montreal」,水晶般晶瑩的鋼琴、空靈感的豎琴,好聽的質感令人暫時忘記它是All in One音響。
▲
Zeppelin Pro Edition提供高低音各±6dB的EQ可調,可調整出自己喜歡的聲音口味。
音響迷也會動心
沒錯,認真評測Zeppelin Pro聲音各方面表現,反而評鑑到忘記自己是在聽All in One音響,不自覺給與等同兩聲道音響的要求;Zeppelin Pro的聲音表現就是會令人不自覺拉高期待。筆者甚至認為在空間條件受限的空間當中,Zeppelin Pro的表現可能不會跟自家600系列相差太多。但論聆聽音樂的方便性,無線傳輸的Zeppelin Pro又比正統兩聲道方便太多。
以音響迷的角度,All in One音響本來就是求方便的產品,聲音表現自然需要妥協。但Zeppelin Pro成功打破這種認知,告訴音響迷All in One音響也可以有比肩兩聲道音響的聲音表現,不用在方便與聲音之中取捨。B&W新推出的Zeppelin Pro Edition,就是款聽慣發燒器材的音響迷也會想要買回家的All in One音響。
規格:
產品類型:All in One音響。
使用單體:1吋鈦高音×2、3.5吋FST中音×2、6吋低音×1。
內建功率:240瓦。
輸入介面:Wi-Fi、AirPlay 2、Bluetooth 5.0 aptX Adaptive、USB-C(網路)。
頻率響應:35Hz-24kHz。
重量:6.5公斤。
外觀尺寸(WHD):650×210×194mm。
參考售價:26,900元。
進口總代理:皇佳02-25928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