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Johanna Martzy(1924-1979) CD的封面唱片迷看了眼睛都會睜大,不過這並非原版Columbia,而是西班牙Blue Moon復刻版。請注意,原版的封面並沒有莫札特39號交響曲,這首曲子干Johanna Martzy什麼事?復刻版封面也沒有標明Blue Moon,要封底才看得到Blue Moon。即使如此,想買Johanna Martzy唱片者也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Johanna Martzy,這位誕生於羅馬尼亞,在匈牙利受教育成長的女小提琴家,有關她的背景資料很少,她所錄製的唱片也不多,大概都在單聲道時期。事實上,她為人所知也是近10年的事情,而且應該是唱片迷「挖掘」出來的,主因可能是她在1954-1955年所錄製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組曲。在她之前,我查不出有哪位女性小提琴家曾經錄製過全本此曲。網路上可以看到她的黑膠唱片被炒高到上千美元或數百美元,巴哈三張無伴奏小提琴更是貴得離譜。目前所知,她大約留下三十幾張唱片錄音,廣播電台流出者不算。
Johanna Martzy生於羅馬尼亞的Timișoara(有小維也納之稱)),6歲開始學小提琴,8歲就前往匈牙利布達佩斯音樂院從Jenő Hubay (1858-1937)習樂,後來也就在匈牙利、瑞士發展,所以許多人都認為她是匈牙利小提琴家。事實上羅馬尼亞與匈牙利自古相互征戰,宿仇難解,領土畫來畫去,說Johanna Martzy是羅馬尼亞人或匈牙利人應該都可以吧?
Jenő Hubay是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與教育家,他父親本身就是小提琴家,也是匈牙利國家劇院的樂團首席與指揮,父親從小教他小提琴。15歲時,Hubay到柏林,隨姚阿幸學習。回匈牙利後認識李斯特,二人經常結伴演出。此後他又受聘為布魯塞爾音樂院小提琴教師、布達佩斯音樂院(現在的李斯特音樂院)小提琴教師、院長等職。
他的學生包括Joseph Szigeti、Franz von Vecsey、Stefi Geyer,Eugene Ormandy、 Jelly d’Arányi、 Zoltán Székely、Emil Telmányi,以及Johanna Martzy。其實,Hubay教學那麼多年,還擔任院長,學生何止百人,只是大部分都沒沒無名,能夠有幾位出名者就不簡單了。
Johanna Martzy 16歲獲得Remènyi 獎,17歲獲得Hubay 獎,1942年畢業。1943年,她與布達佩斯愛樂,在Willem Mengelberg的指揮下首度演出,隔年與同為音樂家的Béla de Csilléry(1915-1996,著名指揮))結婚。但那年德軍入侵匈牙利,將猶太人隔離,Johanna Martzy是猶太人,於是偕同夫婿逃亡,但是逃到奧地利就被奧軍關押,一直到大戰結束。
戰爭結束後她來到瑞士,1947年獲得日內雅國際小提琴大賽第一名。那段時期她結識鋼琴家Jean Antonietti(1915-1994),開始與他合作演奏、錄音生涯。在1950年代這段時光,Johanna Martzy錄製了Dvořák Violin Concerto(Ferenc Fricsay),也與Berlin RIAS Symphony Orchestra錄製同曲;。還有前述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Paul Kletzki、 Philharmonia ),也就是現在我介紹的這張。還有所有的舒伯特小提琴與鋼琴作品等不少錄音。
Johanna Martzy 1953年第一次到英國演出,1957年第一次在美國演出,與辛辛那提、丹佛交響樂圖、紐約愛樂合作演出。1958年二度赴美演出。1959年,她本來談好要與捷克愛樂一起在愛丁堡音樂節中演出,但被捷克愛樂拒絕,原因可能是Johanna Martzy在1956年匈牙利革命失敗後所說的話,當時她公開說從此不在前蘇聯統治下的東歐演出。
\
1959年,她結束與第一任丈夫的婚姻關係,1960年另嫁瑞士出版商、小提琴收藏家Daniel Tschudi,並生下一女。此後為了家庭,減少公開演出。1959年,她還遠赴南非演出,在南非廣播電台留下許多錄音。1960年再度赴美演出,不過並未引起注目。1969年,她在布達佩斯演出,違背了她以前的誓言,不過據說是為了照顧她的母親,在那時她染上肝炎。1976年是她最後一場演出,1979年就在蘇黎世過世,死因是癌症。Glenn Gould對她的評語是:「an artist who has always seemed to me to be, at least in North America, the most underrated of the great violinists of our age」。
有一個小道消息是關於Johanna Martzy與當時EMI某著名唱片製作人的,據說因為她拒絕這位製作人的追求,使得她搞壞了與EMI唱片的關係,導致唱片錄音減少。這位唱片製作人音響迷都知道,但這則小道消息一直沒有獲得證實。
Johanna Martzy先是替DG唱片錄音,1954年才轉往EMI/Columbia,這張布拉姆斯「小提琴奏曲」就是1954年2月15-17日錄製的,指揮Paul Kletzki(1900-1973),樂團是愛樂管弦樂團,錄音地點Kingsway Hall。,而這張則是單聲道錄音。此外1951年她還跟巴伐利亞管弦樂團、Eugen Jochum指揮錄製同曲,另外1964年她與Günther Wand、司圖加廣播交響樂團也有錄製此曲。據說還有跟Otto Klemperer、愛樂管弦樂團錄音,那張也是立體錄音,但我還無法確定是否有這張唱片。
唱片說明中只有二首曲子的介紹,並沒有任何有關Johanna Martzy的說明,難道原版的唱片說明就是這樣嗎?我沒有這張唱片的原版,所以也無從知道。奇怪的是,原版的唱片只有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而已,但是Blue Moon版卻加了莫札特第39號交響曲,不知道是出於什麼考量?難道只是為了「充版面」嗎?還是因為Jochum指揮巴伐利亞管弦樂團的版本也是在1954年錄製?
單聲道錄音,音響效果不必期待,反正您想要買的是Johanna Martzy的演奏詮釋。Blue Moon唱片復刻,絕響唱片代理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