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嘯」,這個標題有必要稍做解釋,壬寅唸「人銀」,中國古代曆法的稱呼,也就是2022年。而「虎」是指2022年屬虎年。至於「嘯」,則是這張唱片的民樂演奏有如虎嘯吧?是的,這張唱片是2022年2月15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辦的一場慶祝元宵節音樂會,由陳燮陽指揮,同時也是慶祝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24週年紀念。中央民樂團在1998年1月27日第一次登上維也納金廳演出,隔年1999年2月,再度登上維也納金廳演出,二次的指揮都是陳燮陽。
中國中央民族樂團在1960年成立,第一任指揮就是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到現在已經有六十多年歷史。而指揮陳燮陽生於1939年蘇州,父親是著名的作詞家陳蝶衣,1965年上海音樂院畢業。現任上海交響樂團名譽音樂總監、蘇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特邀指揮、中央民族樂團特邀指揮。他在2004年率領上海交響樂團在柏林愛樂廳演出,2007年也率領上海交響樂團在維也納金廳演出。
一般人對於民樂團的印象就是樂器音色具有中國特色,整體聲音單薄偏尖銳,低頻基礎不足。但是,這張「壬寅虎嘯」會打破您固有的觀念,因為錄音效果的確是「虎嘯」,除了保有原本民樂團的聲音特色之外,低頻基礎補足了,高頻段也不會尖銳,反而能夠呈現絲竹細膩的音響效果,加上大鼓大鑼助陣,聲勢驚人。能夠有這樣的音響效果,除了指揮調配的功勞之外,我相信錄音師也居大功。
錄音師是大陸著名的李大康,他1948年生於石家莊,家裡是音樂世家,父親是前述中央民樂團第一任指揮、作曲家李煥之,母親李群也是著名作曲家。他在北京中央音樂院附小、附中曾學習音樂,高中唸匯文中學。上大學前遇上文化大革命,失去唸大學機會,只好下鄉插隊,到新疆當兵。1976年退伍,到現在的中國唱片公司從事錄音工作,迄今獲得多次傑出錄音獎。我聽過幾張他的錄音作品,非常傑出。
這場音樂會總共演出8大曲,第一首「春節序曲」非常著名,就是李大康的父親李煥之所作曲。這首曲子一開始就以天崩地裂之勢迸出,非常吸引人。第二首是音響迷都很熟悉的「春江花月夜」,不過琵琶並非趙聰演奏,而是吳玉霞。這是古曲,由姜瑩編曲。這首曲子改編得柔和細緻,很有味道。第三首曲子「二泉映月」是著名曲子,華彥鈞作曲,是二胡與樂團演出,由宋飛演奏二胡。
第四首「北京喜訊傳到邊寨」,這是一首民樂管弦樂曲,鄭路、馬洪亞作曲。第五首「雲清風舞」由唐峰、林海作曲,唐峰演奏二胡,說是雲清風舞,但卻也很爆棚。第六首「絲路飛天」,由趙聰作曲,尹天虎編曲,琵琶演奏由趙聰擔任,音樂柔軟委婉,氣韻橫生,琵琶演奏了得,到了曲末也是音樂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激起現場觀眾熱烈鼓掌叫好。
第七首「信天遊隨想」是陝北民歌,所謂「信天遊」可能是信口而歌、隨意唱遊的意思。一開始是充滿鄉土味的蒼勁旁白吆喝,接下來吟歌,再加入中阮、嗩吶,編曲非常傑出,音樂感人至極,而且音響效果特棒,現場觀眾還跟著大聲唱和。中阮由馮滿天擔任,嗩吶由牛建黨演出。
第八首「絲綢之路」是姜瑩作的曲,這首曲子大約在2010年左右完成,曲子本身很特別,內中融合西域、新疆、中亞、西亞等異國風情的音樂要素,體現整條絲路的民族風情。這首曲子非常好聽,曾獲得多個獎項。
這張民樂錄音,大鑼大鼓的音效佔了很重的份量,而且內中的獨奏音樂家技巧精湛,簡直就是神手。當然中央民樂團的演奏功力、陳燮陽的指揮都功不可沒,才有可能創造出這張音響效果特棒、音樂特吸引人的唱片,有些曲子聽完會讓人想站起來吶喊鼓掌。
全長62分1秒,應該就是那場音樂會的全部內容吧?北京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公司出版,香港上揚愛樂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