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Schumann(1810-1856),一位才華橫溢但命運多舛的作曲家,今天很多人可能不記得他寫了那些曲子,但卻知道他跟太太克拉拉舒曼的故事,也知道布拉姆斯如果沒有他的提攜,恐怕要多奮鬥幾年才能成名。盡管李斯特與華格納對布拉姆斯沒有好感,但舒曼夫婦與布拉姆斯的情誼卻永誌不渝。
舒曼生命中的最後二年是在精神病院中度過的,死時才46歲。他跟孟德爾頌(1809-1847)是同時代的人物,二人是好友,雖然活得比孟德爾頌還長,但在當時的知名度卻相差很遠。孟德爾頌17歲之前就完成許多著名作品,包括「弦樂八重奏」與「仲夏夜之夢前奏曲」。而舒曼在17歲時,才順從母意去萊比錫唸法律。
雖然舒曼小時候就有接觸音樂,但正式的鋼琴訓練卻是在萊比錫期間(1830年)、拜後來的岳父Friedrich Wieck為師才勤學苦練。Wieck是當時的名師,舒曼在他的調教下,本來有希望成為鋼琴演奏家與作曲家,但才不過一年時間,舒曼就因為手傷而無法成為鋼琴演奏家。或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手傷讓舒曼能夠專心一致在作曲上,為我們留下許多珠玉般的作品。
1834年,舒曼創立新音樂雜誌(Die 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將練鋼琴的時間轉往樂評。舒曼本來就對文學很有興趣,加上他觀察力強、筆鋒雄健,很快就成為知名樂評家,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華格納等都在他的筆下塑型,讓許多人更深入的了解作曲家的另一層面。從1834年到1843年,他一直擔任新音樂雜誌的編輯與樂評工作,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歷史見證。
1840年,舒曼與克拉拉(1819-1896)排除萬難結婚,從那時開始,受到愛情的滋潤,舒曼創作力大發,大部分作品就是在1840年以後完成的。對於舒曼而言,如果沒有克拉拉的悉心照顧與鼓勵,推廣、還有愛情,可能無法寫下那麼多精美的作品。而對於克拉拉而言,因為嫁給舒曼,而離開了自己的家,也斷了自己鋼琴演奏與作曲家的前程,事實上克拉拉在鋼琴演奏上的能力是高於舒曼的。可惜舒曼在1840年結婚之後就開始出現精神病徵兆,1844年後越來越嚴重,一直到他死都沒有脫離病魔的糾纏,這在著名作曲家中也是罕見的。
舒曼的作品中為人熟知的有許多歌曲集(如詩人之戀等),鋼琴曲集(如兒時情景、大衛同盟組曲等),鋼琴三重奏(如第一號)、協奏曲、交響曲等。其中A小調鋼琴協奏曲與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更是膾炙人口。而在交響曲方面,舒曼只留下四首,但這四首都是精品,尤其第三號與第四號。
對於舒曼,巴倫波因是這麼說的:「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如果沒有布拉姆斯,我們會更貧乏,但音樂史或多或少會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但貝多芬與舒曼卻讓華格納與馬勒成為可能。舒曼在歷史上是19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可能就是因為對舒曼的如此評價,巴倫波因率領德國Staatskapelle Berlin樂團,在柏林國家歌劇院錄製了舒曼四首交響曲。
舒曼的第一號交響曲「春」是在1841年,由孟德爾頌在萊比錫布商大廈指揮發表。1841年同時還完成第四號交響曲,舒曼自稱為第二號,但是因為在布商大廈首演之後反應不佳,就此沒有再演出。這首交響曲一直到1853年才發行,所以被排為第四號交響曲。1845年舒曼完成第二號交響曲,1846年也是由孟德爾頌指揮,在萊比錫布商大廈首演。而第三號「萊茵」完成於1850年,在1851年由舒曼親自指揮首演,也是舒曼最後完成的交響曲。第三號交響曲是四首交響曲中唯一五樂章者,其餘都是四樂章,這第三號交響曲也是四首中最受歡迎的一首。
巴倫波因在1997年與芝加哥交響樂團、2003年與柏林國家樂團都曾錄製過舒曼四首交響曲。而這次的版本也是跟柏林國家樂團Staatskapelle Berlin合作,作為他的80生日(1942年生)賀禮。這套交響曲的錄音中並沒有刻意安排的音響效果,但即使是非常自然的音響效果,其震撼人心的力量絕對不輸刻意安排者。尤其第三號與第四號交響曲,飽滿強勁又溫暖的銅管聽起來有如在音樂廳前排所聽到者;而木管的柔婉溫潤優美和聲更是讓人百聽不厭。尤其到了音樂高潮處,巴倫波因的全身力量好像灌注在樂團中,驅使樂團奏出龐大的音樂規模感,讓人聽了熱血沸騰。
非常棒的一套錄音,二張CD,一張Pure Audio藍光,Pure Audio中沒有影像,而是高解析音樂檔,包括24/96 二聲道PCM、24/48 DTS-HDMA 5.1,以及24/48 DDolby Atmos。如果您有藍光播放機,遙控器上的黃鍵就是二聲道PCM,紅鍵就是DTS環繞音效,綠鍵就是Dolby Armos。DG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