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妮(1953-)的名字不僅香港,連台灣的樂迷都知道這位澳門出生香港成長的歌手。甄妮後來到台灣,唸過世界新專與文化學院,被星探發掘,1971年就發行第一張專輯「心湖」,歌唱事業在台灣出道,不過後來又回到香港。甄妮在1976年嫁給傅聲,夫妻在香港生活,不過1983年傅聲出車禍身亡,當時才28歲。
甄妮在香港的第一次事業高潮就是這張電視劇主題曲「奮鬥,於1978年推出,前二個月就賣出25萬張,到1980年代已經超過80萬張,可說是膾炙人口的一張唱片。香港風行唱片會選這張專輯來做半速復刻,當然也是看中這張「奮鬥」已經消失很久,現在如果推出精緻的半速刻片,一定會有市場。當年這張唱片是在香港EMI錄音室錄製,找來黃霑、盧國沾、顧嘉煇等名家來作曲作詞編曲,可說是卯盡全力。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張唱片的錄音水準,雖然不差,但應該只能說是一般,不過這張唱片的時代意義遠高於錄音效果,我相信購買者不會只是為了錄音效果。如果以香港人的眼光來看,1970、1980年代是香港的黃金時代,大家相信只要努力付出,就會有相對報酬。在英國殖民政府的治理下,香港當時是華人社會的一顆明珠。雖然大部分人居住的是鴿籠,但街上車水馬龍,酒樓茶館處處滿座,現在黯然退場的珍寶海鮮舫就是在1976年正式開業的。
這張唱片有附上當年的類比母帶照片,放在Studer A80盤式機上,意思是真正的類比母源。不過我不知道這二卷盤帶有沒有先轉成數位,再去做一些半速刻片前的後製工作。依照Abbey Road Studios 刻片師Miles Showell的說法,通常是會先轉為數位檔再去做處理的。在聽這張半速刻片時,我發現A面第二首與第五首的音響「聲紋」跟其他幾首不同,不知道是原始錄音就是這樣?還是半速刻片時所造成?或是我的聽覺有誤?
我沒聽過頭版黑膠唱片,不知道這張半速刻片與1978年推出的黑膠聽起來有什麼不同?不過這張半速刻片的音場寬廣深遠,人聲突出,各種伴奏樂器、弦樂群清晰無比,彈跳活生,這可能是半速刻片使然。假若您聽起來覺得甄妮嗓音尖銳,沒有甜潤,低頻量感單薄,聲音單調,泛音不夠豐富,那都是黑膠系統沒有調好所致。光是唱針角度進入溝槽的錯誤可能就會引起上述那些問題,其他更大的調整誤差當然也會導致不好聽。如果您的黑膠系統調校到位,我保證可以聽到甜潤的甄妮嗓音,以及足夠飽滿有勁的低頻,還有柔美的弦樂群。
有關半速刻片與One Stop壓片的資料,請您回頭看那張「聖咪」,我就不再重述了。這張唱片紀錄了當年香港的風華,我相信也會喚起很多老一輩香港人擠電車的回憶(香港地鐵1979年開通)。香港風行唱片發行,台灣Joy Audio有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