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黑膠唱片看封面就知道是Saint Mic,也就是香港音響界所謂的聖咪。不過,唱片封套上找遍了,就是沒有歌手Scotty Wright的名字,這樣的封套設計真是少見。雖然沒有歌手名字,但卻有One Step、Half Speed Mastering字樣。有關這二個名詞,以前我在寫半速刻片黑膠時就已經寫過,連One Step一併也說過了,不過我還是會再說一次。事實上這張Saint Mic也介紹過,而且出版過各種版本,包括1:1版、玻璃CD等,只不過這次翻新為半速刻片黑膠版而已。
Scotty Wright(1954-)出生於軍人家庭,小時候跟著父親的調防而在歐洲、亞洲搬來搬去,1968年回到美國加州念高中。學生時在道德重整合唱團中唱歌,畢業後也曾在教堂擔任音樂總監,也自學鋼琴,抓緊各種演出機會。1987年開始決定聚焦於爵士歌手,1988年推出第一張唱片「Too Much Fun」,此後又在亞洲許多大城市演出,包括香港、杜拜、東京、韓國、泰國、約旦等很多國家城市。2011年6月,他在東京New York Bas表演時中風,不過他努力復健,2014年東京New York Bar又請他回去表演。目前他仍持續演出中。
根據我上次寫TIS唱片One Open Real Sound那張「Heart Breaker 」CD時所獲得的資料,這張Saint Mic是TIS老闆錄音師
Vili Chen將以往他替美國爵士歌手Scotty Wright所錄製的歌曲(從1995年的Blue Light's到2000年的Drug Blue,共10張)收集成一張,於2006年出版。可是這次的黑膠唱片封底卻寫P1999,也就是第一次出版是在1999年,不知何者資料才正確。不過,不管是哪年出版,當時應該都已經是數位錄音,所以這張半刻片應該是Abbey Road Studios 的刻片師Miles Showell以數位母帶去製作的。
▲
這是這張半速刻片的唱片溝槽放大,請注意看溝槽壁很薄,跟一般正常刻片不同,不知道是否Miles Showell刻意為之?
既然是數位母帶,到底要如何做半速刻片呢?如果是盤帶,那就把盤帶原本播放的速度減半,例如30IPS改為15IPS,刻片機的速度也要減半,此外還有等化、一些去唇齒音的後製也要處理。所以,如果要作後製處理,半速刻片都要先將盤帶轉為數位檔,於數位檔狀態中作後製處理,接下來才去刻片。既然如此,數位檔要如何做半速刻片呢?根據唱片中所附刻片師Miles Showell所言,數位檔如果是96kHz取樣,半速刻片時要轉為48kHz取樣。
這麼費盡心力所製作出來的半速刻片、One Step壓片音響效果如何呢?音場寬廣無比,聲音非常透明,樂器、人聲形體浮凸,而且聲音直接無隱,聽起來像是1960年代初期Dean Martin、Julie London、Tennessee Ernie Ford等那些歌星的錄音。這些錄音都是伴奏樂器簡單、人聲凸顯的錄音,聽起來很過癮。音響迷最喜歡播放的應該是A面第一首Sound of Silence,因為刻意製造出來的立體伴奏音響迷很喜歡。我則是最喜歡B面最後一首Antonio's Song,您不妨聽聽看。
半速刻片並非新技術,幾十年前RCA、Decca或是後來的Mobile Fidelity就已經使用半速刻片技術,但這項技術一直沒有成為主流。當施作半速刻片時,播放母帶的盤式錄音座速度要減半,而刻片的刻片機速度也要減半(從33 1/3轉為16 2/3轉),如此一來重播時聽起來速度才會正常。當速度減半刻片時,高頻段的細節會因為速度變慢(20kHz會變成10kHz),刻片刀有二倍的時間去「慢慢」刻出該有的高頻細節,所以所呈現的高頻細節會多過正常速度刻片。再者,由於速度減半、驅動刻片刀的擴大機也會擁有更大的Headroom(餘裕),對於突發需要大功率的暫態反應音樂能夠掌握得更好。
既然半速刻片有上述好處,為何無法成為主流呢?這其中還有許多貓膩。例如刻片前要做的一些修整(如去除過重的唇齒音),在改為半速刻片時,可能就會有困難。還有錄製音樂時都會採用等化,一旦改為半速刻片,等化還原的頻域也會改變,所以等化必須重新調整。此外還有許多細部需要處理, 所以刻片師必須做許多先期工作。最後,半速刻片所耗的時間會比正常刻片多很多,成本當然更高。所以,半速刻片一直無法成為主流。
既然如此,為何Abbey Road Studios近年一直接受許多過往著名錄音的半速刻片呢?因為數位化。數位化?沒錯,就是因為數位化技術,使得半速刻片可以做得更好。Miles Showell的半速刻片並非直接拿類比母帶來做,而是把類比母帶先轉為高解析音樂檔,以高解析音樂檔來做許多前期處理,處理過的理想「數位母帶」才作半速刻片,如此一來半速刻片的一些困難才能得到完善的解決。
再來要解釋什麼是One Step 壓片。美國Mobile Fidelity早就推出許多One Step黑膠唱片。一般的黑膠唱片壓片要先刻片(Lacquer漆盤),漆盤是軟的不能用來裝上壓片機壓片,必須先電鍍製成金屬版(Father),Father的溝紋是凸起的,如果拿Father來壓片,就可以獲得凹紋,也就是跟我們唱的黑膠唱片一樣。問題是,一個Father版最多可以壓1,000片黑膠就損壞了,講究一點只壓500片。如此一來要怎麼賣出100萬張黑膠?
到此為止,這就是One Step壓片,也就是拿Father版來壓片。One Step壓片因為只能壓1000張或500張,所以賣價當然要更貴。如果One Step做法要壓製超過1000張黑膠唱片怎麼辦?那就只好重新刻片。這張聖咪的限量是2000張,一張Father版應該無法壓那麼多張黑膠,所以我猜起碼也要二張Father版來壓製。結果事實上比我的猜想還要嚴格,首壓1,000張,做了三次半速Lacquer刻片,也就是做了三個Father版,每個版只壓了300多張。這樣算起來,成本真的高啊!
正常壓片過程不是這樣,在電鍍完成Father之後,還要再電鍍一次,把金屬版從Father身上撕下來,此時就是Mother版。Mother版是凹紋,凹紋不能拿來壓黑膠,因為壓出來的黑膠會是凸紋,唱針沒辦法唱。所以,還要再從Mother版上再電鍍一次,此時完成的金屬版稱為Stamper,這個版是凸紋的,拿這個Stamper去壓黑膠,就會得到凹紋黑膠唱片,這就是正常的黑膠唱片製版壓片工序。想要壓製更多的黑膠唱片,只要製作更多的Stamper就可以了。拿One Step跟一般多道步驟相比,用膝蓋想也知道前者動態範圍會比較大、失真比較低、雜音比較少、尤其在高頻段或音樂的細緻處會表現得更好。
TIS製作,風行唱片發行,台灣Joy Audio有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