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1840-1893)與拉赫曼尼諾夫(1873-1943)是音響迷很熟悉的作曲家,他們的交響曲、鋼琴協奏曲都是音響迷所深愛者。而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更是名曲,可惜拉赫曼尼諾夫並沒有寫作小提琴協奏曲,在這方面稍遜一籌。不過,拉赫曼尼諾夫寫了二首鋼琴三重奏,其中一首悼念柴可夫斯基。而柴可夫斯基只寫了一首傳世的鋼琴三重奏,為了悼念好友尼可拉魯賓斯坦。不同的是,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一號鋼琴三重奏只有十幾分鐘長度,而柴可夫斯基這首光是第一樂章就有18分多,接著第二樂章是12段變奏與一段大結尾,全曲超過50分鐘,根本就是在展現作曲才華。
柴可夫斯基寫了三首鋼琴協奏曲與許多鋼琴獨奏曲,但他從來沒有寫過鋼琴與小提琴、大提琴或其他樂器合奏的室內樂,除了這首作品編號50的鋼琴三重奏之外。這首曲子寫於1881年12月與1882年2月之間,為的是紀念他的好友Nikolaj Rubinstein(1835-1881)過世。尼可萊是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二人同是傑出鋼琴家,也是柴可夫斯基的好友,柴可夫斯基那首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本來是要提獻給他的,但他看了之後認為無法演奏,並給予惡評,所以柴可夫斯基才轉而把這首曲子題獻給德國指揮家畢羅,畢羅帶著這首曲子去美國,才讓這首曲子發揚光大。後來尼可萊與柴可夫斯基重修舊好,所以在他死後柴可夫斯基才寫了這首三琴三重奏紀念他,並提名: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拉赫曼尼諾夫一生寫了二首鋼琴三重奏,一首是這張CD中的第一號,另一首則是第二號,二首都題名為悲歌三重奏。第一號是1892年,當拉赫曼尼諾夫還在音樂院時所寫。而第二號寫於1893年,當時已經畢業,這是聽到柴可夫斯基過世之後所寫,標題也是「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第一號鋼琴三重奏寫完之後一直沒有出版,一直到1947年拉赫曼尼諾夫過世之後才出版。有意思的是,這張CD的製作人並不是選第二號鋼琴三重奏來呼應柴可夫斯基這首,反而是選跟柴可夫斯基沒有關係的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我常說,弦樂四重奏是很好的音響調聲曲目,因為二把小提琴與中提琴、大提琴之間必須取得很好的平衡性,才能讓樂曲發出精妙的音樂平衡性,以及迷人的和聲。事實上鋼琴三重奏是更殘酷的音響調聲曲目,為什麼?因為只要高頻段過於突出,小提琴就會顯得尖銳;中頻段過於凹陷,鋼琴會顯得不夠飽滿,過於突出,鋼琴又會壓過小提琴與大提琴。而低頻段如果凹陷,大提琴聽起來會退縮,而且瘦弱。如果低頻段量感太多,大提琴卻又會顯得笨笨鈍鈍的。所以,想要讓鋼琴三重奏好聽,高、中、低頻段必須十分平衡,才能盡顯這三樣樂器的平衡之美,相互之間不會打架。
其實鋼琴三重奏的錄音不少,為何我要推薦這張做為調校音響之用呢?因為錄音效果很好,小提琴、大提琴、鋼琴都很鮮明,樂器演奏質感真實,而且動態範圍寬廣。這樣的錄音如果音響系統調校平衡,會聽得很過癮。反之,如果音響系統調校不平衡,會聽得很痛苦,因為可能小提琴太尖銳,也可能鋼琴太龐大,或許大提琴很貧弱。一旦音響系統調校平衡之後,您就會發現原來錄音效果那麼好,小提琴好甜好有光澤;大提琴琴腔共鳴那麼豐富;鋼琴的音粒鏗鏘、低音鍵自然下沉,越聽越入迷。的確,這三位演奏家不可能蹩腳到讓音樂失去平衡;錄音師也不可能爛到錄出府上聽起來尖銳刺耳的聲音,一切難聽都是自己的業障重啊!
音樂好聽,音響效果傑出,買一張來測試自己的調聲成績吧!Dynamic唱片出版,極光唱片代理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