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CD太值得買了,不僅可以聽到舒曼(1810-1856)的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與大提琴協奏曲;還加上Op.63、80、110三首鋼琴三重奏。不僅如此,還附贈一張藍光,內中是在柏林愛樂廳現場演出的舒曼上述三首協奏曲,再加上序曲、詼諧曲與終曲Op.52。三位獨奏者與樂團都一樣。
哪三位獨奏者?小提琴Isabelle Faust(1972-),大提琴Jean-Guihen Queyras(1967-),鋼琴Alexander Melnikov(1973-)。他們三位也合奏鋼琴三重奏。至於樂團則是Freiburger Barockorchester,指揮Pablo Heras-Casado(1977-)。這幾位都是唱片迷熟悉的人物,除了指揮之外,其他三位演奏者都曾來台演出過。
舒曼有小提琴協奏曲?恐怕有些樂迷腦中只有貝多芬、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孟德爾頌、德弗札克、西貝流士等小提琴的印象,但對舒曼的小提琴協奏曲卻很陌生。其實這裡有一段故事:1933年,有二位匈牙利女小提琴家Jelly d’Arányi(1893-1966) 與Adila Fachiri(1886-1962),她們是小提琴家,也是神秘學熱衷者,她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19世紀著名小提琴家Joseph Joachim(1831—1907)的姪孫女,當時住在倫敦。
她們有一次參加瑞典外交官在倫敦官邸舉辦的招魂法會,會中被召來的竟然是舒曼,舒曼指示她們去柏林普魯士國家圖書館,取回舒曼湮沒已久的小提琴協奏曲原稿。她們果然在那裡發現舒曼的小提琴協奏曲原稿,並且在1937年由小提琴家Georg Kulenkampff(1898-1948)演出,貝姆指揮柏林愛樂。那場演出是舒曼在1853年完成這首唯一的小提琴之後的第一次演出。
為何會是第一次演出呢?舒曼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題贈給姚阿幸的,但姚阿幸一直沒有公開演出過。據說姚阿幸將總譜送給普魯士國家圖書館,而且還叮囑不能在舒曼去世100週年之前演出。本來曼紐因想要做首演,但那二位姚阿幸的姪孫女不肯,而德國政府也堅持必須在德國、由德國演奏家首演,所以才會由Georg Kulenkampff演出。不過後來曼紐因在美國首演此曲,而姚阿幸姪孫女則在倫敦首演。
舒曼的鋼琴協奏曲Op.54在他跟克拉拉結婚後第二年的1841年開始創作,一直到1845年才完成,首演當然是由克拉拉舒曼擔任鋼琴演奏,於1845年12月。這首鋼琴協奏曲也是舒曼唯一一首鋼琴協奏曲,作品題獻給首演的指揮Ferdinand Hiller。
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Op. 129只花了二個星期就完成,那是在他擔任杜塞朵夫管弦樂團音樂總監之前,也是唯一一首大提琴協奏曲。不過,這首曲子在舒曼生前卻沒有演出過,一直到他死後的1860年才首演。這首作品推測是要給當時杜塞朵夫管弦樂團的大提琴首席Christian Reimers演出,1851年他們的確也排練過,但沒有演出。
1852年另外一位大提琴家讀過總譜,說沒有讓他發揮技巧的地方,其實也就是負評。為此,舒曼修改了樂譜,一直到1854年才完成,可惜當時他已經被送入療養院,所以只有出版樂譜,但沒有演出。一直到1860年才由Ludwig Ebert在萊比錫首演(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此後陸續得到許多大提琴家演出,但並沒有大紅特紅。一直到卡薩爾斯演出此曲,才又喚醒眾人注目。接下來Gregor Piatigorsky在1947年於舊金山、1956年於華盛頓特區演出,那是美國首演,舒曼這首大提琴協奏曲才開始發光發熱。
舒曼總共寫了四首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演出的作品,不過其中一首命名為幻想小曲集Op. 88,所以一般稱為鋼琴三重奏者只有三首,那就是Op.63、80與110。這三首鋼琴三重奏雖然不若舒伯特、孟德爾頌等那麼出名,但也是很動聽的曲子,尤其在三位演出協奏曲的大咖們演出,聽起來更是精彩。
舒曼這三首協奏曲錄製於2014年9月,錄音室是柏林Teldex錄音室。而那張藍光則是2014年3月在柏林愛樂廳的現場演出實況。非常精彩的演出,非常好的錄音效果,總共四張光碟,不買可惜。Harmonia Mundi發行,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