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套7張CD,看到封面上寫著羅斯卓波維奇、李希特、Gilels、歐依斯特拉夫、肯普、謝霖、Haendel、Moravec這幾位演奏家,音樂迷應該就開始興奮了。這是Karel Ančerl(1908-1973)指揮捷克愛樂的現場音樂會錄音,由捷克廣播公司提供。還記得2022年Supraphon唱片曾推出「Ančerl Live Recordings」嗎?那是一套15張的磚塊。現在這是7張一套,應該算是「續集」吧?
這7張CD分別來自不同的現場演出錄音,最早者是1950年,最新者是1962年,您可以很清楚的聽出其中錄音效果的差異。不過,會買這套CD的人應該不是太在乎錄音效果的人,而是著眼於Karel Ančerl的指揮與演奏家的音樂詮釋。
CD1是貝多芬的第一號、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由李希特(1915-1997)演奏。CD2是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與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前者由謝霖(1918-1988)擔任,後者的鋼琴是Jan Panenla。CD3是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與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二者都是由Ida Haendel擔任小提琴。CD4是李斯特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還有蕭邦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真是錄好錄滿。前面二首由李希特演奏鋼琴,蕭邦那首是Kempff(1895-1991)演奏。
CD5是德弗札克B小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以及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由羅斯卓波維奇(1927-2007)擔任,小提琴由Oistrakh(1908-1974)擔任。CD6是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前者由Gilels(1916-1985)擔任鋼琴,後者是Eva Bernáthová演奏鋼琴。
CD7是Poulenc的雙鋼琴協奏曲與史特拉汶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普羅高菲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普朗克那首由Juilane Lerche與Ingeborg Herkomer擔任雙鋼琴。Haendel演奏史特拉汶斯基那首作品,Ivan Moravec鋼琴。
上述那些演奏家大家都很熟,除了少數幾位。Jan Panenla(1922-1999)是捷克鋼琴家,除了獨奏,他也是Suk Trio的鋼琴手。1951年他在布拉格之春音樂大賽中獲得第二名,1959年與捷克愛樂到日本、澳洲演出,開始被人注意到。
Ida Haendel(1928-2020)是波蘭裔英籍小提琴家,3歲就拉小提琴,5歲就獲得Huberman Prize獎,絕對是神童。二次世界大戰她流亡到英國,戰後到加拿大蒙特利爾定居多年、最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處養老院過世。
Eva Bernáthová(1922-2019)是匈牙利裔捷克鋼琴家,錄製過二十幾張唱片,可惜我很陌生。她就讀李斯特音樂院,1944年德軍佔領匈牙利,由於她是猶太裔,被送入猶太隔離區,一直到1945年1月。1947年戰後結婚,遷往布拉格。在那裡與李希特、Annie Fischer、Oistrakh以及指揮Karel Ančerl 成為好友。1965年全家搬到英國,1968年布拉格之春之後就在英國定居。1974年退出表演舞台,在倫敦三一音樂院任教20年。
Ivan Moravec(1930-2015),捷克鋼琴家,被稱為鋼琴詩人,是詮釋蕭邦鋼琴音樂的著名鋼琴家。小時候喜歡的是歌劇,後來才改學鋼琴。1957年,鋼琴家Michelangeli聽過他的演奏,邀請他去義大利Arezzo參加大師班。1950年代末期,他的一卷錄音帶在美國被一家小唱片公司Connoisseur Society聽到,於1962年邀請他去紐約,錄製他的第一張唱片。1964年,Szell邀請他與克里夫蘭管弦樂團演出,從此展開他的演奏生涯。所有的獨奏家中,我查不到Juilane Lerche與Ingeborg Herkomer這對雙鋼琴演奏家,只知道他們來自東德。
Karel Ančerl 1908年生於捷克,1973年於多倫多過世。他在布拉格音樂院師從Václav Talich,畢業後在慕尼黑歌劇院擔任聲樂指導,回到布拉格後,在Liberated Theater擔任指揮。從1933年到1938年,他在捷克國家廣播電台擔任指揮,也是錄音師,這種資歷很少指揮擁有。由於是猶太人,二次大戰時被送到Terezín集中營。他的家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集中營罹難,他是全家唯一倖存者。二次戰後回到布拉格,積極重整音樂界,1950年被任命為捷克愛樂首席指揮。從1950年到1968年,他將捷克愛樂的提昇為國際樂團水準,這套CD中的錄音就是當時留下的。1968年爆發布拉格之春,他在1969年逃到加拿大,成為多倫多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一直到過世。
音樂迷不要錯過這套CD,音響迷則看著辦。雖然錄音效果參差不齊,但都有可聽之處。Supraphon唱片2024年發行,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