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 Bach(1685-1750)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很會生小孩,很會彈管風琴與其他鍵盤樂器,但可能有很多人忽略了,巴哈也是演奏小提琴的高手。他在威瑪時期剛開始只是樂團中的小提琴手,後來提升到樂團首席。根據巴哈的兒子說,巴哈演奏小提琴時非常純淨,而且充滿力量。他死後至少留下三把小提琴,其中有一把還是當時著名的小提琴製作大師Jakob Stainer的作品。從巴哈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的全面性與難度來看,巴哈的小提琴演奏能力絕對是頂尖的。
當然,巴哈的鍵盤樂器演奏能力也無人敢懷疑,他為鍵盤樂器寫了那麼多著名的作品,他的「郭德堡變奏曲」雖然算是小品,但到現在都是音樂迷的最愛之一;他的「平均律」到現在都無人能出其右;他死前最後的作品編號BWV 1080的「賦格的藝術」,雖然譜上並未硬性規定由什麼樂器演奏,但大部分都由鍵盤樂器演奏。既然巴哈在小提琴與鍵盤樂器演奏方面都那麼傑出,那麼他為這二種樂器而寫的奏鳴曲當然也就精彩萬分,這也就是小提琴與大鍵琴奏鳴曲1014-1019。
BWV 1014-1019共有六首,市面上可以看到小提琴跟鋼琴、小提琴跟管風琴的版本,而小提琴跟大鍵琴的版本也很多,Tacet這個版本可說是諸多名版中再擠入一位。這六首曲子大概是寫於巴哈在哥登的時期,巴哈的作品大略可以分為威瑪時期(1708-1717)、Gothen哥登時期(1717-1723),以及萊比錫時期(1723-1750)。在哥登這段時間可說是巴哈創作的黃金時期,因為有金主Leopard王子的大力支持,讓巴哈無後顧之憂,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十二平均律、布蘭登堡協奏曲等重要作品都在這個時期完成。與這些大曲相比,同時期完成的這六首小提琴與大鍵琴奏鳴曲就顯得小巧精緻,有如潤澤的珠玉。
巴哈這六首曲子有二種標題,一種是我們所知的二重奏,另一種則是巴哈的學生、女婿John Christoph Altnikol所擁有的版本,上面寫的標題是:Six Trio for Clavier and Violin。為何會寫三重奏呢?這是因為當時的大鍵琴演奏時,右手的譜是跟隨著小提琴的,而左手則是數字低音,作為固定伴奏用。這樣的樂譜寫法在當時相當普遍,事實上巴哈的小提琴奏鳴曲BWV 1021與1023也是依循這樣的模式寫的。所以,在演奏這六首曲子時,大鍵琴其實是負責二件樂器的工作。也因此,在欣賞這六首曲子時,可不要忽略了大鍵琴的精彩演奏。小提琴演奏家Daniel Gaede於1966年漢堡出生,大鍵琴家Raphael Alpermann出生於1960年,也是德國著名大鍵琴家。
這二張一套的CD錄製於柏林附近的耶穌基督小教堂,這個錄音場所也就是DG唱片最慣用的錄音場所之一,音響效果優異,您如果曾仔細看許多DG唱片的名版,就會發現很多都是在這裡錄製的。錄音時間是2018年11月7-13日,以及2019年2月23-24日,錄音師當然是Tacet的老闆Andreas Spreer。從標題我寫「甜得會流出蜜」,您就知道這二張一套的CD錄音效果有多迷人。的確,無論是小提琴或大鍵琴,聽起來都很甜,而且光澤很美,小提琴的擦弦細節與大鍵琴的觸鍵質感都很真實,二者融合的音響效果也很迷人。Tacet唱片的錄音本來就很少讓人遺憾的,這二張一套的CD也就是維持他家優異的錄音效果傳統,絕對不會讓您失望。
響韻唱片代理進口,目前他們在君悅酒店音響展中,想買請立馬衝向音響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