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1685-1750)一生寫了非常多的作品,讓演奏家有演奏的素材,也讓演奏家有挑戰巔峰的機會。其中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就是其中之一。巴哈為小提琴所寫的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共有六首,作品編號BWV 1001-1006。在此提醒您,BWV(Bach-Werke-Verzeichnis)編號並非一般Op.編號按照作品完成年代先後去編,而是按照作品形式編就,所以從數字中無法看出是什麼時候的作品。巴哈這六首作品大約是1703年開始動筆,當時他在威瑪,一直到1720年才完成,當時巴哈在Gothen。
或許有人會誤以為巴哈是開創無伴奏小提琴作品之先河,其實不是,在巴哈之前就有許多作曲家完成這類的作品,德國作曲家、小提琴家Johann Paul von Westhoff(1656-1705)早在1696年就完成這類作品,1682年出版,他最後時光住在威瑪,巴哈至少認識他二年,所以應該知道他的這部作品。此外波希米亞作曲家、小提琴家Heinrich Ignaz Franz Biber(1644-1704)也在1676年完成這類作品。Johann Joseph Vilsmayr(1663-1722)完成於1715,Johann Georg Pisendel(1687-1755)大約在1716也完成此類作品。然而,除了巴哈,在他之前寫就的此類作品我們都很少聽到了。
巴哈這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一直到1802年才出版,一開始也是無人知曉,一直到姚阿幸演奏之後才被大家重視,今天已經成為小提琴演奏家畢生挑戰的名曲。老實說巴哈的作品可說是「超前部署」,他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是一樣,在他那個時代不能說無人聞問,但肯定不是流行,一直到卡薩爾斯無意間發現之後,勤練幾十年,才讓大家了解這塊瑰寶。今天,身為音響迷者,大概都會有好幾個版本。
有關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的版本雖然不能說多如牛毛,但只要是叫得出名號的小提琴家幾乎都有錄音,大家應該聽到耳多長繭了。所以,這次我要介紹的並非小提琴獨奏版本,而是將無伴奏小提琴改編為弦樂四重奏版本。想要改編巴哈的作品,沒有三兩三是無法成事的,因為巴哈的作品已經寫到「天衣無縫」的地步,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想要隨便插入幾個音符很不容易。而Brodsky Quartet的中提琴手Paul Cassidy卻大膽將其中三首(1001、1003、1005)改編為弦樂四重,真可謂藝高人膽大。
巴哈這六首曲子的原名是Six Solo for Violin Without Bass Accompaniment,在巴哈那個時代,所謂的Bass Accompaniment指的是數字低音。而現在經過改編成弦樂四重奏,二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到底要如何表現出巴哈作品的原旨呢?我不是音樂家,無法對改編置喙,只能說聽起來很新鮮,很和諧,雖然聽起來與一般的弦樂四重奏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但也能夠欣然接受。
很細緻、很甜美的錄音,這是Brodsky Quartet向巴哈致敬的改編作品,假若您想開拓古典音樂的視野,這張CD值得收藏。錄音時間在2020年11月9-11日,錄音地點在倫敦的一處教堂內。Chandos唱片發行,上揚唱片代理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