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個性決定了命運,Robert Schumann(1810-1856)的一生大概就是如此。舒曼對文學的熱愛是來自父親,父親是書商,家裡當然是書香滿室,舒曼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從小博覽群籍,也練就犀利的筆鋒,沒事寫寫散文與小說。而外祖父是醫生,母親作為醫生家千金,應該也受到很好的教育,養成她浪漫、多愁善感的個性,而這種個性恰好遺傳到舒曼身上。
舒曼從小不僅埋在書堆中,還對音樂很有興趣,7歲開始學鋼琴,12歲就組了一個小小樂團。父親看他對音樂有興趣,也不反對,不過母親希望舒曼能夠學法律,將來才能出頭天。舒曼聽從母親的指示,去萊比錫與海德堡學法律。不過有一次在法蘭克福聽了一場帕格尼尼的音樂會,從此調轉方向,誓言要成為鋼琴家。
可惜,舒曼當時已經20歲,人家莫札特5、6歲古鋼琴就彈得嚇嚇叫,舒曼手指硬了才開始苦練鋼琴當然晚了,而且還發生手指受傷的悲劇,讓舒曼打消成為鋼琴家的念頭,只好往作曲家方向走。除了作曲,他還辦音樂雜誌新音樂報,鼓吹潮流。眾多作曲家中還兼辦雜誌總編輯、主筆樂評者,好像只有舒曼一人。
很少有古典音樂作曲家跟文學的關聯性是那麼高的,舒曼是少數的一位。他的二個筆名Florestan與Eusebius來自文學家Jean Paul(1763-1825)的影響;他的「克萊斯勒魂」作品來自文學家E.T.A. Hoffmann(1776-1822);他的一些作品也跟當代文學作品有關(例如取自Jean-Paul的小說)。聽舒曼的作品,有時要先準備閱讀文學作品的心情。
舒曼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當然就是愛上老師的女兒克拉拉(Clara Wieck 1819-1896),第一次認識舒曼時克拉拉才8歲,隨著年齡漸長,二人越來越相愛,雖然老師反對,但最後還是在1840年娶得克拉拉,當年舒曼30歲,而克拉拉才21歲。為何父親會反對克拉拉與舒曼的戀情呢?我猜Wieck早已看出舒曼的神經質、愛幻想個性以後會出事,而女兒卻是音樂神童,12歲就上台演奏鋼琴,大好前程不能壞在舒曼手裡。果然最後舒曼還是已被送進精神病院結束一生。
舒曼留下的作品不算多,交響曲有四首,還有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協奏曲,還有許多藝術歌曲與鋼琴作品,其中鋼琴作品最為大家所喜愛,尤其是這張黑膠唱片中的「兒時情景」(Kinderszenen)與「克萊斯勒魂」(Kreisleriana)。「兒時情景」是13段鋼琴小品,每一段都有一個故事,作曲時舒曼與克拉拉二地相隔,經常書信往返互訴衷情。由於克拉拉曾說舒曼在她眼裡有時像個孩子,這句話觸動舒曼對兒時的回憶,於是在1838年動筆寫了三十幾段鋼琴小曲,選其中12段獻給克拉拉,後來又補上一曲成為現在的13段,還每段加上標題。聽「兒時情景」時,一定要知道每首標題的意思,這樣才能跟舒曼的琴音起共鳴。
「克萊斯勒魂」(Kreisleriana)中的克萊斯勒跟小提琴家沒關係,它是E.T.A. Hoffmann的筆名,也是他的著名小說作品,內中藉著名為克萊斯勒的宮廷樂長來發抒對音樂的觀點。這首曲子也是完成於1838年,據說只花四天就完成,舒曼將它題獻給蕭邦。全曲共有八段,跟「兒時情景」不同的是,「克萊斯勒魂」每首的標題標明的是彈奏的速度,而非情景。雖然無法真正想像出舒曼想要表達的意境,但聽起來依然可以讓自己滿足於天馬行空的想像中。
這二首曲子的版本很多,老實說我最愛的就是阿格麗姬所彈的這個版本,尤其封面設計看起來會讓我以為是克拉拉舒曼在彈鋼琴,不知是否刻意的?錄音時間是1984年,當時阿格麗姬43歲,已經結束三段婚姻,生下三個女兒,了無牽掛。很難用文字來形容阿格麗姬所彈出來的情境、意境,您只會感覺她所彈出的每一個琴音好像一顆石頭丟進湖裡,激起腦中無限的想像。
而且更棒的是,這張黑膠唱片雖然已經是數位錄音,但製成黑膠音響效果很好,鋼琴音粒晶瑩剔透,珠圓玉潤,音色非常美,聽來很容易讓人入迷。DG唱片復刻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假若您沒有這個版本,建議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