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tro Antonio Locatelli (1695-1764)生於義大利,死於阿姆斯特丹。雖然他跟維瓦第(1678-1741)是同時代的人,但後者主要活動範圍在威尼斯,死於維也納,跟Locatelli並沒有什麼交集,但二者可說都是義大利巴洛克時代重要的作曲家。這張CD的標題是:il virtuoso, il poeta大師、詩人,也點出了這位作曲家的個性。而小提琴家Isabelle Faust稱他為18世紀的帕格尼尼。
Pietro Antonio Locatelli生於義大利Bergamo,1711年他就去了羅馬,找一些老師學小提琴。他在羅馬待到1723年,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也受到有錢有勢的人供養,1721年就出版Concerti Grosso Op.1,其音樂風格類似當時的大師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老實說,Corelli是當時小提琴與作曲家大師,其所奠定的奏鳴曲與協奏曲形式直接影響了後世,據說Locatelli剛到羅馬時,也有找Corelli當老師,不過當時Corelli已經生病,能教導他的時日恐怕不多。
Locatelli在1729年之前,在歐洲許多地方遊歷,也備受尊榮,儼然是一位成功的作曲家與小提琴家。不過在1729年他來到阿姆斯特丹,就此住了下來。當時阿姆斯特丹是歐洲重要的樂譜印刷出版重鎮,儼然是音樂出版的一條龍服務中心。原本Locatelli並沒有想在這裡久留,還是想回羅馬,但是因為生病了,於是就留下來,一直到他過世為止。
我們沒有證據可以解釋為何Locatelli決定不再繼續他的小提琴演奏生涯,不過可以確定的是,1729年是他生涯的分水嶺,1741年,二位英國旅行家曾報導Locatelli每星期三在阿姆斯特丹舉辦音樂會,那些音樂會並非邀請職業音樂家來演出,而是請業餘的音樂家,顯然Locatelli已經退出公眾的聚光燈下。1754年,Locatelli曾寫信給Padre Martini,說道:「雖然我是職業音樂家,但我已全然退出公眾。」當時應該很多人惋惜從此聽不到他精彩的琴藝。
雖然Locatelli在34歲就不再持續演奏生涯,但這並不代表他的生活困頓。相反的,他在阿姆斯特丹活得相當不錯,靠著他的出版版稅就有豐厚的收入。不過,他的作品其實並不多,從1721年編號Op.1,一直到1762年編號Op.9,其數量跟當時紅遍半邊天的維瓦第根本不能相比。雖然作品數量不多,但今天聽起來卻很討人喜歡,尤其選錄在這張CD上的Op.3 No.11小提琴協奏曲,真是華麗好聽。
為何Isabelle Faust會稱他為18世紀的帕格尼尼呢?因為他的作品L’Arte del Violino Op.3在1733年於阿姆斯特丹出版,這部作品中包含12首協奏曲與24首綺想曲(隨想曲),內中的演奏技巧難度很高,影響後世很深。而帕格尼尼(1782-1840)也在1802-1817年間完成24首綺想曲,同樣也是集各種小提琴超難演奏技巧於一身。我們不知道帕格尼尼是否從Locatelli的L’Arte del Violino Op.3中偷師,不過可以確定24這個數字應該不是巧合,猜測帕格尼尼至少也有看過Locatelli的這份樂譜。
為何我會介紹這張CD?您只要聽了Op.3 No. 11那首小提琴協奏曲就會明白,因為音樂太精彩了,而且來過台灣不只一次的Isabelle Faust的小提琴演奏更是出神入化。我不知道錄製這張CD時,Isabelle Faust是否使用那把著名的「睡美人」名琴?但我可以保證,我所聽到的琴音真的太美了,無法以文字來形容。總之,如果您聽到她的小提琴演奏,對其琴音無動於衷,那肯定是自家音響系統的小提琴音質音色表現還有很大的問題。
錄製時間2022年12月13-17日。伴奏的樂團是Il Giardino Armonico,指揮Giovanni Antonini,伴奏樂團的演出一樣精采,與Isabelle Faust的琴技相互輝映。當然,樂團的錄音也非常精彩。總之,這是一張演奏與錄音效果都滿分的傑出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