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二聲道喇叭]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2022-8-8 10:39:07 |已閱:31905|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KEF是一家超過60年的喇叭廠,卻仍還生機蓬勃,而且並非貼牌產品,這樣的喇叭廠在今天已經很少。為何KEF能夠在更換經營權之後仍然能夠充滿活力,推出含金量夠高的產品?主要在於他們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加上集團強大的製造能力與財務作後盾,使得KEF屢屢推出讓人驚豔的新產品,Blade Two Meta就是近來的傑作之一。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406器評KEF大圖置換.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KEF創立於1961年,到2021年算是60周年,本來60周年應該會有很多活動,不過因為疫情影響,也因為零件短缺,使得KEF的60周年慶祝活動無法大力放送,連帶新產品的推出也延遲了。2022年,KEF終於推出LS60落地式無線傳輸主動喇叭與Blade One Meta、Blade Two Meta。此外Reference系列也加上Meta,這些產品算是慶祝60周年。這麼看來,以後推出的KEF喇叭應該都會加上Meta。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Blade_One_Meta_perspective_front_in_pair_arctic_white_champagne.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Blade II Meta的造型與Blade II一樣,不同處就是Uni-Q單體加了Meta吸音器。

什麼是Meta?
Meta到底是什麼?這是KEF在Uni-Q單體上所裝的一種吸收高音單體背波的迷宮式吸音裝置,這種吸音材料與技術名為Metamaterial Absorption Technology (註冊商標為MAT),是KEF與香港一家大學合作研發的,而這個研發單位名為Acoustic Metamaterials Group。而所謂Meta就是取Metamaterial前面四個字母而成。第一個採用Meta的就是2020年推出的LS50 Meta。

Meta外觀看起來就像一片黑圓餅,圓餅上有迷宮式紋路,其作用主要是吸收600Hz以上高音單體振膜背波。或許您會奇怪,這片黑色圓餅不是泡棉類材料,要怎麼吸收高頻呢?其實這是利用四分之一波長吸收理論,要吸收某個聲波,施加的吸音棉厚度必須是該聲波的四分之一波長厚。例如您想吸收100Hz,其波長是3.44公尺,四分之一波長就是86公分,所以,必須施加86公分厚的吸音棉才能有效吸收100Hz。無響室的錐狀吸音體也是依據四分之一波長理論去設計的,所以您只要看這間無響室的錐狀吸音體有多厚,就可判斷它的有效吸收頻率到達哪裡?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Blade_One_Meta_discrete_bass_chamber_調整大小.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整個Blade Two Meta的解剖圖。內中可以看到箱體的結構,以及分音器放置的位置。

巧妙吸音
可是,Meta並非吸音棉啊,也不是錐狀,到底怎麼吸音?研發的工程師很聰明,他們雖然也是利用四分之一波長理論,但卻把「厚度」轉為長長的刻痕(Channel),一片Meta上總共有30種長短不一的刻痕,最長的是25公分,最短的是0.5公分。您現在可以依據上述的四分之一波長理論,去算算看25公分是對應哪個頻率?0.5公分是對應哪個頻率?其實這是很簡單的算術,25公分那條Channel是對應344Hz,而0.5公分那條Channel是對應17,200Hz。

一片Meta上有30條Channel,總共可以吸收99%的高音單體振膜背波,夠厲害吧?或許您會問:為何不以Meta來吸收中頻、低頻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中頻、低頻的波長比高頻長太多了,很難利用這樣的方式來吸收。或許KEF目前已經著手研究如何以類似的方式來吸收中頻與低頻背波也未定。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Blade_One_Meta_Uni-Q_driver_cross_section_調整大小.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這是第十二代Uni-Q同軸單體的剖面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框架底部與磁力總成上端的銜接處是有吸音材料的,避免框架的振動影響到磁力總成。

Uni-Q歷史
我們都知道,KEF早在1988年以前就著手研發同軸單體,但一直無法克服磁鐵尺寸問題,因為當時的磁鐵效率不夠高,如果高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的磁鐵要分開,磁鐵體積會是個問題。一直到1988年強力的釹磁鐵開始商業應用,這才解決了同軸單體高音磁鐵的問題,當年排除萬難,推出1吋高音單體、8吋中低音單體的Uni-Q同軸單體。這個8吋Uni-Q同軸單體算是第一代,最早用在他家C95上。

KEF在1989年推出第二代的Uni-Q同軸單體,此時中低音單體縮小為6.5吋,高音單體還是1吋,第一個使用的是105/3。第三代是在1994年推出,改良處為中低音單體的懸邊,其餘沒有大變動,第一個使用第三代Uni-Q的是Model Four。第四代在1997年推出,也是著重在懸邊的改良,第一個採用的是Q15。

第五代Uni-Q在2005年推出,這是第一次採用金屬振膜,在此之前,Uni-Q的高音單體採用絲質軟凸盆振膜,中低音單體則採用塑料振膜。第五代的高音單體改採鈦合金振膜,中低音單體還是6.5吋塑料振膜,第一個使用的產品是Model 201。第六代於2006年推出,鈦高音大改良,採用橢圓形環與球形振膜,單體背面有通氣孔,降低音圈熱度,第一個使用的是207/2。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Blade_One_Meta_bass_driver_cross_section_調整大小.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這是低音單體的解剖圖。懸邊是凹下的,而且採用雙層彈波,音圈筒與振膜銜接處也加了一層黑色阻尼物。

不斷改良
第七代也是在2006年推出,最大的改良處在中低音單體的塑料振膜表面呈現放射線條狀,增加振膜的強度,最早用在外觀蛋形的KHT3000上。第八代在2008年推出,中低音單體尺寸縮小為4.5吋,最大的改良就是高音單體加了橘瓣導波器,最早用在蛋形KHT3005SE上。
第九代最大的改良處在中低音單體的振膜,它採用鋰、鎂、鋁複合材料,而且加上液晶聚合材料做成的放射狀補強,第一個使用的產品就是Blade,此後的Uni-Q高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都採用金屬振膜。

第十代Uni-Q在2010年推出,橘瓣導波器改良了,中低音單體的懸邊改為波浪狀,中低音單體還是6.5吋,第一個使用的是Q300。第十一代在2014年推出,改良處是在音圈與振膜的銜接處,以及細部,此外中低音單體改為5吋。第一個使用的是Reference 5。
第十二代Uni-Q是在2018年推出,改良處是在高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之間的間隙加了吸音阻尼物質。第一個用的產品是R11。2020年,KEF推出第十二代Uni-Q加MAT吸音設計,第一個使用的產品就是LS50 Meta。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Blade_One_Meta_Uni-Q_driver_exploded_view_調整大小.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這是第十二代Uni-Q同軸單體解剖圖。一個同軸單體竟然可以做到那麼複雜,難怪少有廠家能夠模仿。請注意高音單體背後是有圓形透氣孔的,所以高音單體的背波可以直達到最末端的MAT吸音器上。

Uni-Q Meta
這麼多年下來,Uni-Q不斷改良, 到底這第12代Uni-Q Meta有什麼改良呢?第一、5吋鋁合金中音單體懸邊衝程更長。第二、框架與磁力總成之間裝有吸震物質,避免震動相互干擾。第三、中音單體磁力總成加了銅環(也就是所謂法拉第環),降低音圈運動時所產生的電感變動,使得失真降低。第四、1吋鋁合金高音與中音之間的間隙增加了吸音物質。第五、中音單體的振膜開口角度經過優化,增加高音單體的聲波擴散。第六、Tweeter Dome也改良。第七、專利橘瓣式聲波擴散器也做了改良。第八、加了MAT,吸收99%高音振膜背波。

Uni-Q單體的改良說了那麼多,而低音單體有什麼改良呢?第一、在振膜與音圈之間加了阻尼材料,使得原本必須使用高斜率分音濾波,可以改為低斜率分音濾波。第二、在框架與音圈、振膜之間開設氣流出口,讓低音單體振膜的背波能夠快速洩出。此外背對背安裝,抵銷二個低音單體的動能,降低低音單體運動時的震動,同時也降低了箱體震動。經過多年在Uni-Q與低音單體身上的改進,Blade目前的水平擴散角度已經從原本的130度擴展到180度,如果實測真的是這樣,那就太厲害了。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DSC07235_調整大小.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Blade Two Meta在台北民生東路雅士音響地下室。

Bird In Space
最重要的Meta與Uni-Q演進表過,讓我們回頭來看主角Blade Two Meta。KEF早在2009年開始研發第一代Blade,當時與紐約設計公司ECCO合作,設計師是Eric Chan。其造型是受到現代主義雕塑家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的1923年雕塑作品「Bird In Space」所啟發。Constantin Brancusi是羅馬尼亞人,但大部分在法國活動,他不僅是雕塑家,也是畫家、攝影師。太空鳥看起來就像一片柳葉,不過KEF命名為Blade,並在2011年推出。

而早在2007年4月義大利米蘭家俱展中,KEF也才展出他家最具代表性的Muon旗艦喇叭(請著名設計師Ross Lovegrove設計)。從Muon與Blade大膽的外觀設計與材料運用中,可以窺知KEF雖然是一家老喇叭廠,但推出的產品卻屢創新意,充滿年輕意象,而且內中的科技屢屢創新。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DSC07237_調整大小.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Blade II Meta箱體幾乎都是弧形的,沒有直角。

充滿流線
Blade推出那麼多年之後,終於因為Meta而更新。仔細觀察Blade Two Meta的外觀,它是一座充滿流線形的箱體,以複合材料製成。老實說這種形狀的箱體也無法以傳統MDF或鋁板製成。箱體應該是先開好二個模子,再將複合材料灌入成形,成形時內中已經有補強肋骨,定型後再將二片箱體黏合。我試著就近看,想要找出接縫處,可能是因為燈光昏暗,所以看不到接縫。

Blade Two Meta的高度1,461mm,寬度338mm,最深處475mm。全身沒有一處直角,也沒有一處二二平衡,其流線造型也可說是像台灣的士林刀。Blade Two Meta正面最寬處剛好容納Uni-Q同軸單體,以及導波淺號角。左右二側各有二個6.5吋低音單體,這上下二組低音單體是獨立安裝在箱體中,避免相互干擾。二個低音單體背對背密接,如此一來低音單體不僅可以相互抵消活塞運動時的動能,降低對箱體的振動干擾,還可以形成類似球狀的聲波擴散。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image2 (6)_調整大小.jpe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Blade Two Meta擁有特殊Bi wire設計,中央那組並非接線端,而是放鬆扭緊螺絲,放鬆時可以做Bi Wire接線,扭緊之後做Single Wire接線。

消失於音場中
這種造型有什麼好處呢?實際使用時可以發現,Blade的形體好像消失於音場之間,展現出很好的Soundstage,這就是他家所謂的Single apparent source,咸信也是世界上第一對Single apparent source喇叭。一般來說,如果空間大,可以採用Blade One;如果空間小,可以選擇Blade Two。

Blade Two Meta的背面有上下二個低音反射孔,喇叭線端子看似有高中低三組,其實中央那組不是喇叭接線端,而是鬆緊螺絲,要做Bi Wire時必須將螺絲扭鬆,做一般單線連接時要將螺絲扭緊。

這次器材外燴的場地在雅士音響台北民生東路門市的地下室內,搭配的數位訊源是Chord Hugo 2 Go+ 2Yu串流播放器,加上Hugo M Scaler升頻器。前級是Chord Dave(內建DAC),後級是Chord SPM 1050MK2(每聲道200瓦8歐姆負載)。全程只用Tidal聆聽。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image3 (9).jpe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Blade Two Meta的背面有二個低音反射孔。

很好的聆聽空間
雅士這個地下室聆聽室面積至少有十幾坪,屬於軟調空間,有不少吸音物質,也有弧形擴散聲波等裝置。我在這個空間中聽過幾次器材,也簡單量測過幾次,老實說能有這麼均衡的空間還真不簡單。換句話說,在這個聆聽空間聽器材,幾乎都是好聽的,能夠將器材本身的美質與各項聲音表現特質充分呈現,沒有癖性。

印象中每次來這裡聽音響,喇叭都擺在非常前面,這次我量測了一下,喇叭前沿距離後牆大約有3.1公尺。這樣的離牆距離很少家庭能夠做到,但卻能避免50-100Hz處的低頻被喇叭後牆的反射音反相抵消減弱。依照簡單算數來計算反相抵消頻率:3.1公尺×4=12.4公尺(反相抵消該波長)。

344公尺(聲波在常溫空氣中的行進速度)÷12.4公尺=27.74Hz。實際量測的確在約31Hz處有大凹陷。不過這個凹陷對於喇叭本身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因為Blade Two Meta的頻寬是33Hz-3dB。再者,31Hz的極低頻也很少有機會出現在音樂中,除非是管風琴或鋼琴刻意彈奏。所以,雅士將喇叭擺在離後牆3.1公尺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image0 (28)_調整大小.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當天聆聽時所使用的Chord Hugo 2 Go+ 2Yu串流播放器

強勁的聲音能量
等一切妥當,我開始播放音樂,第一首就趕流行,用Lady Gaga唱的「Top Gun Maverick」那首「Hold My Hand」。先用比較小的音量聽,咦?這麼「瘦小」竟然能唱出強勁的聲音,不過這種音量還沒達到我的測試標準,於是將音量加大再聽,果然能量滿滿,飽滿彈跳有勁,嗆辣味道十足,聽起來真是過癮。

我仔細聽過,並沒有聽出有失真分岔或紊亂的情況,可見Blade Two Meta這個Uni-Q同軸單體與那四個6.5吋低音單體能夠承受很大的音量。規格上說Blade Two Meta可以唱出高達116dB音壓,看來不假。其實,Blade Two Meta的靈敏度只有86dB,但Chord SPM 1050MK2每聲道輸出是200瓦,要將Blade Two Meta推到爆應該是沒問題。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image2 (7)_調整大小.jpe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當天使用的後級是Chord SPM 1050-MK2(每聲道200瓦8歐姆負載)。

中性音染低
再來聽黃小琥的「無價」,她的嗓音是熟悉的,Blade Two Meta唱起來相當中性,這也是KEF喇叭的特色之一。而腳踩大鼓的噗噗聲與Bass聲也很飽滿,而且收束很快。這麼大的空間,但Blade Two Meta卻可以聲波將之填滿,不會單薄,相當厲害。不過更厲害的是Soundstage的呈現,Blade Two Meta真的可以隱身於環境之中,讓視覺忽略了它的存在,只注意到Soundstage中樂器、人聲的排列位置。

接下來我聽林志炫的「單身情歌」。林志炫高亢明亮甜美的嗓音飄盪在空間中,甜潤與光澤都能顯現,不會乾澀。小鼓的達達聲很有重量感,也富衝擊性,搭配電吉他的柔情飆彈,聽起來音樂感染力很強。同樣的,腳踩大鼓與Bass的量感也很足,超過Blade Two Meta那如柳葉般形體給人的期待。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image1 (20)_調整大小.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這是Hugo M Scaler升頻器。


傳真美質
再聽林憶蓮的「李香蘭」。林憶蓮那種幽幽的嗓音辨識度很高,Blade Two Meta很精準的將她的的嗓音定位在音場中央。而大提琴與吉他的低調伴奏都呈現出很好的質感與音質。從人聲、大提琴、吉他的音質表現中,再度讓人感受到Blade Two Meta的中性特質,傳真、美質,但不會有超乎真實的華麗感。

聽過前面幾首曲子,我已經可以確定Blade Two Meta那種「隱身」的能力,但我還是想用Yosi Horikawa那首「Bubbles」來試。這首曲子可說就像是很多乒乓球、以及其他重量密度不同的球體在空間中彈跳,加上電子低頻襯底,形成很棒的實體感與定位感、層次與深度感。果然,Blade Two Meta再度讓人驚訝於寬廣深遠的音場表現,而且層次拉得很開,定位非常清晰。每一顆跳來跳去的乒乓球或其他球體都可以感受到彈跳的實體感,而Blade Two Meta的形體就好像消失在空氣中。從這首曲子中,可以很清楚的了解Blade Two Meta在聲音的實體感表現上也很優異。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image0_調整大小.pn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當天實測的頻率響應曲線。

不具侵略性
Blade Two Meta的聲音爽脆又不具侵略性。當我聽Nils Lofgren Band那首「Drifftin’ Man」時,爽脆的鋼弦吉他漫天撒開,空氣中都可以感受到爽脆的味道,但就是不會有侵略性,不會讓耳朵覺得有壓力,我相信這樣的聽感跟單體本身失真很低有關。

Blade Two Meta的小提琴細緻婉轉,線條不會扁不會薄,是圓的。而且琴音是內斂的,不是外放的,您可以說它不夠華麗,但水分與甜味都有,而且耐聽。當我聽帕爾曼演奏的Yentl電影配樂「Can You Here Me」時,內中的小提琴聽起來就很舒服,沒有壓力。這就好像一位是艷麗四射的美女,另一位是含蓄耐看的美女,您到底會喜歡哪一位?如果是我,會選後者。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406器評KEF軟體.jp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這張Moreau家族「A Family Affair」的演奏非常好聽,這是由大提琴家Edgar Moreau與其兄弟姊妹(二位小提琴,一位鋼琴,三男一女)所組成的四重奏,演奏的是一些小品曲,不僅音樂動人,音響效果也非常好。

高中低平衡
Blade Two Meta的高、中、低頻段聲音是平衡的,這在我聽幾首室內樂時可以感受到。例如我聽Moreau家族那張A Family Affair中的「5 Bagatelles」,這是由大提琴家Edgar Moreau與其兄弟姊妹(二位小提琴,一位鋼琴,三男一女)所組的四重奏團所演奏的一些小品曲。二把小提琴的和聲非常美,大提琴的撥奏很真實,而鋼琴則自然呈現,四種樂器構成很平衡的音樂美感,而且甜美有光澤,有水分。

當我聽Christian Li(2007-)與澳洲墨爾本交響樂團所演奏的韋瓦第「四季」時,Blade Two Meta呈現出非常好的彈跳力與音樂活生感。錄製這張唱片時,Christian Li才十幾歲,但您絕對無法從演奏中判斷他的年紀,他真的是小提琴天才之一。這首曲子的錄音充滿動態美感,非常有力量,但Blade Two Meta卻不會讓音樂覺得刺耳有侵略性,反而是留下滿滿的甜潤感覺。

KEF Blade Two Meta,百萬喇叭優先名單 image4 (3)_調整大小.jpeg 評測 KEF Blade II Meta 二聲道喇叭 雅士 台灣金山
雅士民生東路門市地下室這個聆聽空間很適合做喇叭發表。

可以大聲聽
再聽Thomas Dausgaard指揮瑞典室內管弦樂團演奏的孟德爾頌「第三號交響曲」,這首曲子也是活力十足、彈跳力飽滿的演出,Blade Two Meta那四個背對背的低音單體呈現強大的動能,將整首管弦樂的低頻驅動得有如跑車的引擎力量。老實說以前我聽LS50這類採用Uni-Q單體的喇叭時,低頻段的表現雖然算是自然衰減,但絕對無法呈現這般能量,而且也無法將音量開得那麼大聲。

這是因為光是一個Uni-Q單體要照顧全頻段時,它的低頻段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制的,否則將會失真。而現在Blade Two Meta將中低頻段、低頻段從450Hz以下分給那四個低音單體,這使得Uni-Q所能承受的450Hz以上頻域能力大增,所以才會不怕開大聲。所以,您可以放心開大聲聽管弦樂。

低頻彈跳深沉
再聽Klus Makela指揮奧斯陸愛樂所演奏的西貝流士「第三號交響曲」。第一樂章樂曲一開始管弦樂的低頻彈性就已經點出Blade Two Meta在低頻方面的控制力,因為我聽到的是很有彈性的低頻節奏,而且整體管弦樂非常寬廣,這也是因為低頻能量足夠所達到的低頻基礎。不僅低頻表現優異,弦樂群的成片成片飛來是有厚度的,不是虛虛薄薄一片。從這二首交響曲的全面表現能力中,我發現Blade Two Meta不僅弦樂群表現佳,銅管與木管同樣也很平衡,都能呈現該有的厚度與樂器質感,可見Uni-Q同軸單體性能的確非常優異。

最後我聽梅林茂所寫「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End of the War」。一開始就是低沉有震撼力的大鼓與男低音神秘的和聲,那大鼓每個鼓形都能夠呈現出來,而且飽滿凝聚不會失真。越到後來,大鼓的尺寸越來越大,音域越來越低,但Blade Two Meta都還是能夠承受裕如,可見這四個單體真的很優,聽什麼音樂都不怕。


百萬級優先名單
KEF是一家技術含金量很高的喇叭製造廠,從他們勇於公布喇叭的諧波失真數據中,就可窺知他們的自信。他們不僅製造優異的單體,也勇於嘗試以各種不同材料、不同形狀去設計箱體,而Blade Two Meta就是優異的作品之一。雖然我無法從聆聽Blade Two Meta的過程中去解析出Meta到底起了多少作用,但這對喇叭整體的優異表現卻是不爭的事實。

KEF Blade Two Meta無論是放在哪種裝飾風格的空間中、無論是在多大多小的容積中,都能夠跟空間做完美契合。尤其是聆聽音樂時Blade Two Meta能消失在空氣中,決不「礙聽」,這更是許多喇叭所無的優點。您有百萬的預算想買喇叭,一定要將KEF Blade Two Meta納入優先名單中。

規格:
KEF Blade Two Meta
產品類型        3音路6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推出時間        2022年
使用單體        Uni-Q Meta同軸單體(高音1吋,中音5吋)×1
6.5吋低音單體×4
頻率響應        33Hz-35kHz±3dB
分頻點        450Hz、2.2kHz
平均阻抗        4歐姆(最低3.2歐姆)
靈敏度        86dB
二階、三階諧波失真(90dB/1M)        小於0.5%(40Hz - 100kHz)
小於0.2%(200Hz - 2kHz)
小於0.1%(2kHz - 20kHz)
重量        35.3公斤
外觀尺寸(WHD)        338×1,461×475mm
參考售價        948,000元
品牌公司        台灣金山
HiFi揚聲器代理        琦富國際(02-27230868)

焦點與建議:
焦點:
①        採用第12代Uni-Q同軸單體。
②        箱體複合材料製成,扁薄流線。
③        音場特別開闊。
④        聲音中性,低頻飽滿。

建議:靈敏度不高,至少200瓦以上的擴大機來驅動。

圖示音響二十要:
音質:5
音色:5
高頻段甜美度:5
中頻段飽滿度:5
低頻段紮實度:5
音場寬深:5
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5
透明感:5
層次感:5
定位感:5
音樂活生感:5
結像力與形體感:5
解析力:5
速度感與暫態反應:5
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5
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5
樂器與人聲質感空氣感:5
細節再生:5
空間感:5
整體平衡性:5

音響五行個性圖:
金:3
木:3
水:3
火:3
土:3
金:外放活潑爽朗。木:溫暖內歛親和。水:柔美中性溫潤。火:快速熱情衝擊。土:厚實飽滿穩重。

樂器人聲十項評量:
小提琴線條:纖細、中性、壯碩2
女聲形體:苗條、中性、豐滿2
女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男聲形體:精鍊;中性、壯碩2
男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大提琴形體:精鍊、中性、龐大2
腳踩大鼓形體:緊密、中性、蓬鬆2
Bass形體:緊密、中性、蓬鬆2
鋼琴低音鍵弦振感:清爽、中性、龐大2
管弦樂規模感:清爽、中性、龐大3

參考器材:
訊源:
Chord Hugo 2 Go+ 2Yu
Chord Hugo M Scaler
Chord Dave
擴大機:
Chord SPM 1050MK2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上瑞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12-22 12:58 , Processed in 0.594416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