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怪傑Friedrich Gulda的巴哈十二平均律
一看到巴哈的十二平均律鋼琴全集,很多人心都冷了一半;再看到演奏者是Friedrich Gulda,更多人準備要離開這篇唱片介紹了。巴哈在1722年寫了一組全部24個大小調的前奏與賦格,標題清楚的寫著是要給喜歡鋼琴的年輕音樂家磨練技巧之用。到了1742年又寫了同樣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不過這第二次只標明「前奏曲與賦格」,沒有指名是要給人練習用的。不管有沒有指明練習之用,巴哈這上下二冊十二平均律絕對是每個學鋼琴的人必須練過的。而有許多著名鋼琴家更把這十二平均律當做是聖經一般,越老越喜歡。
在此,Friedrich Gulda(1930-2000)就是其中一位。有些聽古典音樂的新手會把這位顧爾達誤認為「那位」顧爾德,前者是奧地利人,後者是加拿大人,不過二位都是天才型演奏家。Gulda在二十歲時就以演奏貝多芬作品出名,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不過有意思的是,他在1950年代後半,竟然對爵士樂產生興趣,而且1956年在美國Newport爵士樂節演出,很快的在爵樂界也竄出名聲。後來在演出時更經常古典、爵士樂摻雜,甚至演出自己的作品,這樣的特立獨行讓許多純古典樂迷對他不諒解,但是Gulda卻依然獨行其是,樂在其中。
1978年,Gulda在維也納舉辦三天音樂會,那場音樂會由MPS錄下現場錄音,也曾出版過六張一套黑膠唱片,不過毀譽參半,因為內中有很多的自作曲目,而且演奏詮釋愛者、恨者分明,在古典音樂界很少有這樣的演奏家。1982年他還曾經與Chick Korea合作,推出「Meeting」,這是古典與爵士的混合。他也曾自己指揮演奏莫札特鋼琴協奏曲錄音,總之在他身上看不到外人所認為「正經八百」的演奏,但是誰知道他的內心是怎麼在享受他自己的音樂世界?
從唱片說明中看到Gulda與MPS老闆Hans在錄音台旁討論的照片,可以知道這是在Hans家裡所錄製的,時間在1972年與1973年,上冊在1972年4月,下冊在1973年5月,演奏的是現代鋼琴。從這五張黑膠唱片中,我可以很清晰的聽到Gulda想要表現出的音響效果是巴哈時期的Clavier音效,那種琴音介於鋼琴與大鍵琴之間,晶瑩剔透、觸鍵輕盈,我猜演奏時Gulda的觸鍵也模仿著他心中所想像的巴哈時期Clavier彈奏效果。對於喜歡巴哈音樂的人而言,Gulda這套十二平均律無疑是必須收藏的版本,他的彈奏風格與趣味絕對與其他鋼琴家不同。而對於音響迷而言,這套黑膠唱片並沒有您想要的鋼琴音響效果,巴哈在作曲時,從來也沒想過要創造出讓音響迷興奮的音響效果,何況當時的Clavier音量比現代的鋼琴小很多,也不可能要求龐大的動態範圍演奏方式。所以,假若您聽「十二平均律」或「郭德堡變奏曲」會睡著,這五張一套的黑膠唱片就可免了。
哪裡可以買到Edel這五張一套的MPS復刻黑膠唱片?上揚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