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CD的標題耐人尋味,沒有演奏過的故事?而且是40支手指頭演奏?一個人有10支手指頭,40支手指就是4個人一起演奏鋼琴,是這樣嗎?封面上還寫多部鋼琴與管弦樂團演奏的第一次錄音,而且還是孟德爾頌(1809-1847)、Moscheles(Ignaz Moscheles,1794-1870,孟德爾頌的老師)、李斯特(1811-1886)與舒伯特(1797-1828)的作品。這下子馬上引起我的興趣。
這幾位作曲家中,可能只有Ignaz Moscheles是大家不熟悉的,我先做簡單介紹。他是現今捷克人,先在布拉格音樂院就讀,後來到維也納學習,曾受教於Antonio Salieri(阿瑪迪斯電影中的主角之一)。1814年他曾將貝多芬的「Fidelio」歌劇改編成鋼琴曲,1821年定居倫敦。1829年,他在倫敦跟孟德爾頌合演孟德爾頌的「雙鋼琴協奏曲」。後來又在倫敦首演貝多芬的「莊嚴彌撒」,也指揮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在當時,他也是一號人物,不過現在幾乎已經隱沒在荒煙蔓草中了。
第一首曲子是孟德爾頌與Moscheles合寫的韋伯主題幻想曲與變奏,原曲是韋伯所創作戲劇音樂「Preciosa」中的「Gypsy March」主題,這首曲子在1830年代的倫敦很受歡迎。孟德爾頌與Moscheles依照韋伯的主題再創作。這是為1883年倫敦舉辦的慈善活動而寫的,當時二位作曲家都很忙,他們是在演出前幾天才碰頭,所以當時的演出是帶著即興創作的意味。沒想到這首雙鋼琴與管弦樂團的創作很受歡迎,於是在幾個月後再度演出,不過這次就將原本的即興譜改得更周詳,成為定稿。
沒想到,這份定稿在演出後就遺失了,16年後,Moscheles決定自己重新寫完全不同的作品,並且限量出版,沒想到出版時將Moscheles這首作品誤植為他跟孟德爾頌合寫的那首,就這樣一直錯下去。到了21世紀初,孟德爾頌與Moscheles合寫的原稿才出現,原來這份原稿一直在Moscheles兒子Felix手中,並且在安東魯賓賓斯坦訪問倫敦時,送給了這位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將這份手稿帶回俄羅斯,就湮沒在自家檔案中,最後由莫斯科音樂院的Daniil Petrov教授讓它重見天日。
第二首就是Ignaz Moscheles原創的Les Contrastes Grand Duo,原譜是八手雙鋼琴演奏,現在聽到的版本是由以色列音樂家、鋼琴家Tomer Lev(1967-)與作曲家Aryeh Levanon(1932-2023)重寫的管弦樂伴奏版本。這個版本聽起來比原來雙鋼琴版更為生動,音響效果與色彩也更豐富。
第三首是李斯特改編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李斯特是大家都知道的鋼琴家、作曲家,他留下的700多首作品中,大約有400首是改編別人的作品,所以他也可稱為偉大的改編家。當時他改編了包括白遼士、華格納作品,另外他也改編了舒伯特的作品,這首「流浪者幻想曲」就是傑作。李斯特當時改編的是類似鋼琴協奏曲版本,具有濃厚的李斯特色彩,所以以色列鋼琴家Alexander Tamir又重新改編,讓曲子更貼近舒伯特的樂風。現在我們聽到的是Alexander Tamir(1931-2010)所改編的雙鋼琴與管弦樂團版。
第四首是Ernst Pauer(1826-1905)將舒伯特的「2 Grandes Marches」改編為雙鋼琴八手聯彈。Pauer曾在維也納師從莫札特的兒子Franz Xaver Mozart(1791-1844)習樂。在此順帶說一句,莫札特有二個兒子,一個未婚,一個無後,所以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香火就這樣斷了。
這張CD不僅曲目很少聽過,而且好聽。更棒的是錄音效果很好,尤其是鋼琴錄音非常自然又能貼近音響迷的喜好,一聽就會吸引你。鋼琴由四位鋼琴家擔任,樂團是Rundfunk-Sinfonieorchester Berlin,指揮是Ivor Bolton。
錄音時間2022年9月19-21日,地點是柏林廣播電台。最後一首雙鋼琴八手聯彈是2023年12月28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Mehta音樂學校音樂廳錄製的。Hyperion唱片發行,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