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劉漢盛 於 2023-11-6 12:43 編輯
Pulcinella Orchestra?Napoli?Ophélie Gaillard?這三個字都要好好解釋,否則您會不知道這二張CD到底是在演奏些什麼?還有,為何CD說明中的照片中,他們都戴著面具呢?Ophélie Gaillard(1974-)是法國女大提琴家,巴黎音樂院畢業時,在三個不同班級獲得三項第一名。1998年她獲得國際巴哈大賽第三名,錄製超過十幾張唱片。2005年她創立Pulcinella Orchestra,專門以當代樂器演奏巴洛克音樂。
為何她的樂團名為Pulcinella Orchestra呢?音樂迷都知道史特拉汶斯基在1920年時,為俄羅斯芭蕾舞團寫了「Pulcinella」芭蕾音樂,旋律取材自17世紀義大利的作曲家Pergolesi。Pulcinella是17世紀義大利Napoli所創造出來的一個戲劇角色,他是個詼諧人物,後來這個戲劇人物流傳到整個歐洲,產生諸多影響。所以,Napoli這個字的答案出來了,Ophélie Gaillard是為了向義大利17世紀義大利音樂致敬,所以才以此為團名;同時她選擇許多跟Napoli有關的17世紀義大利音樂家的作品錄製成這張唱片。至於為何團員要戴著面具呢?因為Pulcinella這個角色出場時,臉上就是戴著面具的。
Ophélie Gaillard在錄製這張唱片之前,已經有錄製過與馬德里、柏林、威尼斯、倫敦相關的音樂,而這次為何特別選拿坡里呢?她的回答是因為拿坡里早在1770年以前就是音樂風氣很盛的城市,不僅有豪華的劇院,連街頭的音樂家演奏都很精彩。而且拿坡里也出現過許多影響後世的音樂家,在巴洛克時代可說是人文薈萃。Ophélie Gaillard在音樂學家Oliver Foures的幫忙下,選擇了總共41段小曲子,輯成二張CD。Oliver Foures在Ophélie Gaillard的前二張唱片(I Colori dell’ombra與A Night in London)中,就已經幫她選曲,可說是老搭檔了。
對於Ophélie Gaillard而言,拿坡里到處充滿神聖的宗教氣息,也是她跟巴洛克作曲家心神交會的城市,她的腦海中充滿那個時代的La Folia舞曲與Tarantella舞曲,她也回憶當時威尼斯全盛時期的閹人歌手(Castrato)作品。這種以將男童閹割產生純淨的歌聲來取代女性歌手的作法在當時非常流行,而且被視為常態。當時威尼斯只有40萬人口,但每年卻有超過4,000男童投入這個產業,為了名、為了利、為了生存下去,這也是時代的悲歌。
Pulcinella Orchestra是一個11人的小巴洛克樂團,所使用的樂器是古樂器,也就是當代樂器。在這二張CD中,所選的並不只是與大提琴有關的曲目,其他還有女高音、女中音、假聲男高音、小樂團的演出,音樂型態非常豐富。這些曲子短則一分多鐘,長的也僅有三、四分鐘,最長的是CD2的第19軌,有六分多鐘。每一首曲子都很動聽,充分顯露巴洛克時代拿坡里的輝煌音樂成就。
除了音樂好聽之外,這張CD的最大賣點就是錄音效果非常好,無論是大提琴、小提琴,其軟Q而有彈性的聲音很迷人,聽起來還會有「香味」的感覺,而且細微粗糙的擦弦質感很真實。整體音樂的細緻甜潤更是音響迷的最愛。例如CD 2的第17軌 Cello Sonata No.7,如果聽起來沒有被音效感動,那真的是太遺憾了。
非常棒的巴洛克音樂,尤其是以當代樂器(古樂器)演出,細緻甜美的音效迷人。錄音時間2023年5月15日,6月14日。Aparte Music出版,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