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l Bohm(1894-1981)是一位被大眾歸類為學究型的指揮,他的指揮忠於原譜,不添加誇張的戲劇性。他的指揮曲目並不寬廣,集中在莫札特、貝多芬、華格納、理查特勞斯等德奧系古典浪漫樂派作品。他與卡拉揚在指揮風格上截然不同,但二人同為維也納愛樂僅有的榮譽指揮。他一生指揮歌劇無數,1981年8月14日時,在薩爾斯堡音樂節排練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Elektra」時過世,可說對歌劇鞠躬盡瘁。
貝姆是在奧地利Graz出生,家裡崇拜華格納,1921-1927年間在慕尼黑時,經由布魯諾華爾特的影響,燃起對莫札特音樂的熱情,終生不渝。1927年被任命為Darmstadt音樂總監,1931年去漢堡,1934年成為德勒斯登歌劇院指揮,接替Fritz Busch。1943年貝姆成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二次大戰結束,他與當時的許多指揮一樣,被盟軍禁止演出二年。當年許多指揮家並不一定與納粹沾上邊,只是因為出生德奧,在納粹當權時演出,就被盟軍監管,幸好很快解禁,可能盟軍內有愛好藝文音樂之士在暗助。
1954-1956年間,貝姆再度成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並且在1955年11月5日,於歌劇院重建落成指揮貝多芬的「Fidelio」歌劇。1956年之後卸下歌劇院總監,貝姆還是與維也納歌劇院、維也納愛樂維持密切的關係(從1933年就開始)。貝姆對莫札特音樂情有獨鍾,當然也被薩爾斯堡音樂節視為重要貴賓。從1962年起,貝姆也參與華格納的拜魯特音樂節。而更早在1960年8月20日,就開始參與Luzern音樂節(1938年由托斯卡尼尼創立,也就是後來的Lucerne音樂節),演出,最後一次參與是1978年9月4日。
貝姆的指揮曲目雖然大多屬於德奧古典、浪漫樂派作品,但他對推廣現代作品也不遺餘力。Alban Berg的「Wozzeck」就是由他指揮首演(1928年)。後來的「Lulu」也是在貝姆大力提倡下發光發熱,貝姆指揮這二齣歌劇的錄音也成了名版。而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貝姆也經常指揮,此外他也指揮亨德密特的歌劇。當然,貝姆從1969年開始與柏林愛樂所錄製的莫札特46首交響曲絕對是必收名版。此外他錄製過三次莫札特的歌劇「女人皆如是」也不容錯過。
在參與Lucerne音樂節的18年間共演出11場演奏會,其中9場是跟維也納愛樂合作,1場跟瑞士節慶管弦樂團(1960年),1場跟倫敦愛樂(1963年)。在這張CD中收錄了亨德密特為木管與豎琴所寫的協奏曲(1970年9月6日演出),以及布魯克納的第七號交響曲(1964年9月6日演出),這二首曲子都是跟維也納愛樂合作。亨德密特這首協奏曲是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所委託創作,寫於1949年,事實上這也是為自己的銀婚紀念所寫,在第三樂章的開頭,可以聽到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婚禮進行曲主題。
貝姆所錄製的布魯克納唱片雖然不算多,但早在Darmstadt與德勒斯登時期,貝姆就經常指揮布魯克納的作品演出。早在1935-1936年,貝姆就已經錄製布魯克納的第四、第五號交響曲。在1971年貝姆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錄製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1977年同樣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現場演出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事實上從1943年到1977年為止,貝姆至少錄製過七次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對於「終於原譜」的貝姆而言,這七次的錄音詮釋值得布魯克納迷深入研究。另外他還有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與舒伯特交響曲全集錄音。
貝姆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布魯克納第七與第八號交響曲,同樣都由Audite唱片出版,我認為錄音效果都比這張1964年9月6日的版本好很多,有興趣者可以找來聽聽看。而亨德密特這首位木管與豎琴的協奏曲錄製於1970年9月6日,錄音效果也明顯比布魯克納第七號好很多。Audite唱片特別強調他們的歷史性錄音都是找廣播電台的母帶來轉製的,錄音效果是同類唱片中的佼佼者。不過奇怪為何1964年這次Lucerne音樂節錄製效果並不佳呢?難道是轉製過程劣化了嗎?
Audite唱片出版,難得的音樂節錄音重現,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