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鼓」的錄音時間是1994年3月18 日到5月13日(1995年出版),迄今已經30年了。這麼多年來,「阿姐鼓」這張唱片曾經以各種不同的載體出版過,數位與類比都沒有缺席,音響迷也沒有少買過。2022年8月26日,我曾經寫過「阿姐鼓」45轉半速刻片二張黑膠版,限量1,000套。現在,我收到同樣是45轉半速刻片版本,以精美硬盒包裝,不過這次是四張黑膠版,但不是One Step壓片。為何是四張?跟「審死官」一樣,因為每張黑膠只刻一面,另一面空白。為何會這樣做?我在寫「審死官」時就提到,唱片公司不是想強迫買家不斷換更好的版本,主要是因為上批的「限量版」已經賣完,而市場還有需求,所以就另創一種「限量版」應市。
這麼多年下來,「阿姐鼓」不僅是影響了音響迷,其實也對中國許多年輕作曲家或唱片製作起了相當大的啟發作用。因為「阿姐鼓」的暢銷,為這些年輕作曲家或唱片製作人開啟了以前沒有過的新路。無論「阿姐鼓」被稱為New Age音樂也好,世界音樂也好、跨界音樂也好,甚至電子音樂也好,音樂科班出身的何訓田(1953-)與廣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的朱哲琴(1968-)為唱片界與音樂界留下璀璨的一頁。
何訓田1982年畢業於四川音樂院作曲系,1992年任上海音樂院作曲教授。而朱哲琴生於廣州,從小喜歡唱歌,唸大學時在廣州的餐廳唱歌,畢業於廣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後在北京唱歌。朱哲琴投身流行音樂,先參加央視青年歌手電視大賽,演唱「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亞軍。隨後拒絕唱片公司簽約,到四川音樂院學聲樂與音樂理論,他跟何訓田就是在那時認識的。
對於音響迷而言,「阿姐鼓」混音效果符合音響迷對於空間感的要求;「阿姐鼓」的鼓聲與龐大音樂規模感(第七軌轉經,也是我認為最精彩的一首)讓音響迷心臟怦怦跳,朱哲琴如夢囈般的嗓音讓音響迷覺得新鮮。不過,論到音效,我認為2002年出版的「波羅密多」還好過「阿姐鼓」,但在音響迷眼中的名氣沒「阿姐鼓」大。事實上,音響迷在聆聽這張唱片時,關注的焦點大部分都放在電子合成器所營造出來的虛無飄渺或強烈衝擊性的音響效果,往往忽略了伴奏中還有民樂團與弦樂隊,以及吉他、吹管、嗩吶等,因為大部分伴奏樂器的聲音都很細微。
這張唱片的錄音花最多時間的就是在混音上,錄音與混音是蘇前負責,但何訓田也付出很大的心力。而朱哲琴的唱腔更是功不可沒,她在錄音時都是一氣呵成,每首歌都是完整一個Take,沒有經過剪接,這份功力是很厲害的。如果您能將音量開大,仔細聽朱哲琴的歌聲與合唱的效果,就會佩服這張唱片的歌唱表現。可惜,何訓田的唱片錄音最後一張是2012年出版的「一訸上歌」,此後就再沒聽過他的唱片了。而近年我也沒聽過朱哲琴的專輯唱片了,但她仍然有演出。
我現在介紹的這個版本是將數位母帶送到倫敦Abbey Road Studios做半速刻片、45轉4片裝,在英國製模,送回中國壓片的。新匯集團上海音像公司出版發行,廣州力潮時代文化總經銷。提醒您,這張唱片要音響系統能夠開大聲聽才會覺得震撼,否則就只是「虛無飄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