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鼓」又來了,這次是MQA CD版。從1995年發行以來,朱哲琴與何訓田合作的這張「阿姐鼓」每隔一陣子就會推出不同的版本。從最早的CD,到各種的CD,到黑膠,這張唱片經過二十幾年來歷久不衰。現在,MQA CD版推出,讓許多音響迷又要傷腦筋了,假若自己的DAC可以解MQA,到底要不要再買一張呢?
「阿姐鼓」是何訓田(1953-)與朱哲琴(1968-)合作的第二張專輯,第一張是1992年由香港雨果唱片出版的「黃孩子」,相信音響迷們也都有那張唱片。雖然創作團隊相同,但不可否認,「阿姐鼓」的受歡迎程度遠高於「黃孩子」,為什麼?我認為,賦予「阿姐鼓」神秘的藏傳佛教神秘故事是原因之一,朱哲琴的高亢夢囈式唱腔是原因之二,何訓田的創意作曲與編曲是原因之三,錄音師的精心炮製是原因之四。
「阿姐鼓」披著藏傳佛教神秘的外衣,加上人皮鼓的傳說,使得內中七首曲子抹上濃濃的神祕吸引力。人皮鼓是真的嗎?以人骨做成的法器是真的嗎?西藏的確有這些法器,不過是如何製成的可能就不是一般傳說中的故事。無論如何,藏傳佛教的元素是「阿姐鼓」熱賣的薪柴,將這張CD燒旺。
再來要說到作曲家何訓田,他絕對是這張唱片熱賣的功臣之一,沒有他的作曲,就不會有這張充滿神祕氣息的音樂。有些音響迷以為何訓田是流行音樂作曲家,其實他是古典音樂科班出身,作品包括室內樂、管絃樂、鋼琴曲等等,撇開「阿姐鼓」,何訓田就是一位現代古典音樂作曲家。到目前為止他出版了11張唱片,第一張是1992年的「黃孩子」,最後一張是2012年的「一訸上歌」,台灣大部分都可以買到。
對於音響迷而言,「阿姐鼓」最大的吸引力當然是音響效果。這張唱片從1993年1月開始提出構思創意,3月-12月作曲、赴西藏採風。1993年11月製作歌曲小樣,1994年1月開始錄音,一直到10月第二次混音完成。錄音混音由何訓田親自操刀,干志雄、吳岱德助理。1995年出版。錄音樂器除了以電子合成器製造各種旋律與音效之外,還有嗩吶、竹笛、吉他、鼓等,還加入上海音樂院民樂弦樂組、上海室內樂團、上海樂團合唱團。
到底「阿姐鼓」錄音效果迷人之處在哪裡?依照音響迷所擁有的不同音響系統,會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體驗。簡單說,如果是小系統,那就只能聽旋律,用想像力來彌補音響效果。如果是大系統,那還要看是否調整得當?是否敢開大聲聽?否則低頻亂成一團、臃腫成一塊、許多細微的聲音細節、層次被遮蔽,那也壞了何訓田錄音、混音的初衷。我無法說電子鼓聲、電子低頻要如何才對,我也無法說層次感要怎麼才達標,只能告訴您,清爽、清晰、細微的樂器或聲音清楚浮出、低頻乾淨富強烈衝擊性、合唱龐大。真正音響效果要怎麼樣才對?恐怕只有當年何訓田在錄音室中琢磨時才知道。
1000張限量,如果您有MQA解碼,可以買一張。如果目前還沒有MQA解碼,這張CD就等於是一般CD。音橋唱片總經銷,各大唱片行、網路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