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聽DG所發行的The Original Source系列黑膠唱片,一方面感嘆物價的飛漲,另一方面也很感激DG唱片有此一舉。以前黑膠時代買一張DG唱片大概是350元台幣,而現在買一張The Original Source系列黑膠唱片一千多台幣,已經是當年價格的好幾倍。不過足以安慰的是,這批The Original Source系列黑膠唱片都是限量版,而且音效品質比幾十年前的「原版」還要好。
為何DG敢說品質音效比「原版」還好呢?先說品質,以前的黑膠是大量快速壓片的時代,每張黑膠的厚度比現在的180克還要薄很多。這麼薄的黑膠唱片加上熱縮封套,運送時長時間悶在船艙裡,送到消費者手上變成「魷魚唱片」是屢見不鮮的事。而現在是限量發行,而且重量為180克,也已經不採用熱縮套包裝,我手上拿到的唱片都很平整,吵豆聲幾乎不可聞。
而在母帶製作與刻片方面呢?DG誠意十足,The Original Source Series用1/2寸四軌母帶轉1/4吋二軌來刻片。按照DG唱片所附的說明,在1970年代,DG已經採用他家的Quadrophonic類比方式做成母帶,這四個聲道就是左、右、前、後。不過,由於音響界從來就沒有推出過這種四聲道系統,所以DG也只是在多軌錄音完成之後(例如可能是16軌),將最原始的母帶混成1/2吋四軌母帶,再從這四軌母帶做成一份1/4吋二軌母帶。
而世界各地分公司如果要刻製黑膠唱片,就從這1/4吋二軌母帶拷貝一份工作帶給分公司。換句話說,我們以前所聽到的DG黑膠唱片,都是以「拷貝的」1/4吋二軌母帶去刻製的,從來沒有使用過原始1/4二軌母帶,當然更不可能使用1/2吋四軌母帶去刻製。
為了將4軌混成二軌,DG特別去找來1/2吋四軌的盤式錄音座,再去訂製一部純被動式混音機。請注意「被動式」這三個字,意思是這部混音機中沒有主動元件(沒有經過電子放大線路),這是因為DG唱片不想在四軌混成二軌的過程中添加任何電子的失真。所以,現在我們手上的The Original Source系列黑膠唱片刻片品質與音效的確是比當年的「原版」還好。
這次我拿到的是莫札特的第25、27號鋼琴協奏曲,又是阿巴多指揮維也納愛樂的版本,而鋼琴是由鬼才演奏家Friedrich Gulda(1930-2000)演奏。Gulda擅長彈巴哈、莫札特、舒伯特、貝多芬等作品,也擅長彈爵士樂,也跟Chick Corea等爵樂大師合作,是古典音樂界中少見的跨界奇才。Gulda在9歲時就完成他的第一部鋼琴作品「Allegretto for Piano」,1942年12歲就近入維也納音樂院就讀,當年12月20日就在音樂院上台演出舒伯特的詼諧曲與即興曲。1944年6月24日,Gulda與維也納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舒曼鋼琴協奏曲。在那個時代,他就跟朋友合作彈奏美國的爵士樂,而爵士樂在當時是被納粹禁止的。
1946年,也就是二次大戰結束後一年,那是Gulda開始嶄露頭角的一年,當時日內瓦舉辦國際音樂比賽,有354人參加,其中有來自奧地利一些年輕音樂家,Gulda就是其中之一。他演奏巴哈、貝多芬與德布西作品,一開始評審團看好比利時鋼琴家Lode Backx,最後決賽時卻是Gulda勝出。回到維也納後,他跟維也納愛樂以國際比賽獲勝者的身份合演,同年12月10日,他舉辦第一場獨奏會,演奏巴哈、貝多芬、舒伯特、德布西、普羅高菲夫的鋼琴作品,當時他也才16歲啊!
1948年,Gulda在歐洲舉行了將近30場音樂會,1949年在南美舉行37場音樂會,1950年10月11日第一次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登台,他的演奏生涯在20歲時就已經登上高峰。不過後來Gulda越來越離經叛道(在衛道者眼裡),不僅拒絕接受維也納音樂院頒給他的貝多芬戒指,也開始在音樂會中混合爵士樂、即興演奏、以及古典音樂,成為特立獨行的演奏家。他的學生包括阿格麗姬與阿巴多,這二張唱片等於是他跟學生所合作的錄音。
錄音時間在1975年5月10-13日,錄製莫札特第25號與27號二首鋼琴協奏曲。錄音師是當年DG大牌錄音師Gunter Hermanns。這二張黑膠唱片一張是25號,一張是27號,Gulda的鋼琴演奏實在太精彩了,聽起來讓人非常舒服,我不敢說那就是貼近莫札特詮釋,但絕對會是您聽了無法忘懷的精彩演奏。
而錄音方面也非常優異,錄音師採用的是音樂廳中距離的聽感,鋼琴與管弦樂的平衡性做得很好,沒有所謂發燒唱片的鋼琴逼近誇張效果,但聽起來非常自然順耳。這二張一套黑膠唱片總共發行3350套,我手上的是0667號。想要擁有者動作要快。DG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