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英國在漫長的古典音樂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但英國作曲家在一般樂迷耳中,不如德奧系作曲家那般重要也是事實。從文藝復興時期的Thomas Tallis(1505-1585),到巴洛克時期Henry Purcell(1659-1695),再到歸化英國的韓德爾(1685-1759),這段漫長的時間中如果扣除韓德爾,英國著名作曲家的數量的確無法跟歐洲大陸的作曲家相比。
不過有意思的是,從19世紀後半開始,一直到20世紀前半,英國卻相繼出現許多著名作曲家,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些作曲家包括艾爾加(1857-1934)、戴流士(1862-1934)、佛漢威廉士(1872-1958)、霍爾斯特(1874-1934)、Howells(1892-1983)與布列頓(1913-1976)等。這些作曲家並不擅長寫交響曲(佛漢威廉士是例外),但卻都寫出非常好聽的弦樂作品,而且一聽就會讓人聯想到英國風。到底什麼是精確的英國風?很難說,但是在這些作曲家的作品中,您的確可以感受到與歐洲大陸作曲家的不同風格。
在這張CD中,就收錄了佛漢威廉士、Howells、戴流士與艾爾加的為弦樂團而寫的作品,包括佛漢威廉士的Thomas Tallis主題幻想曲、Howells的為弦樂團所寫的協奏曲、戴流士的Late Swallowa,這是一首弦樂四重奏,後來改編為弦樂團曲。最後一首是艾爾加的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Op.47,這是為弦樂四重奏與弦樂團所寫。
佛漢威廉士的「Thomas Tallis主題幻想曲」與他的「綠袖幻想曲」、「雲雀飛翔」齊名。所謂Thomas Tallis主題就是取自Thomas Tallis寫於1567年的一首詩篇,以那首詩篇的旋律寫成給雙弦樂團演奏的傑出作品。寫於1910年,歷經幾次修改,此處演奏的是1919年版。
Herbert Howells的音樂我相信很少音響迷聽過,因為他的著名作品大部分是為英國國教所寫的聖樂。這首弦樂曲是他在1938年所寫,當時他曾為9歲(1935年)就死於小兒麻痺症的兒子寫了一首合唱曲,不過並未完成,後來這首未完成的合唱曲在1950年重寫完成,並以紀念亡兒15周年發表,結果大獲成功。而這首同時期所寫的弦樂協奏曲也非常好聽。
戴流士的「Late Swallows晚燕」其實是他的第二號弦樂四重奏中的第三樂章,描述戴流士住在法國楓丹白露附近的Grez-sur-Loing時,秋天的燕子在他家屋頂上飛來飛去的景象。這首弦樂四重奏寫於1916-1917年間,不過並沒有為大眾所喜愛。1962年,在戴流士百年紀念時,指揮家巴畢羅里建議將晚燕改寫為弦樂曲,這項任務自然就落在戴流士的弟子Eric Fenby(1906-1997)頭上。Fenby在1963年發表,但首演不知道是哪一天。
艾爾加的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Op.47是應艾爾加的朋友德裔August Jaeger(1860-1909)提議而寫的。這位朋友是音樂出版公司Novello的經理,也是艾爾加的好友,他對艾爾加做了許多建議,可說是艾爾加的益友。而艾爾加也把他寫入「謎的變奏曲」中第九段Nimrod中。Nimrod是聖經中勇猛的獵人,也是諾亞的曾孫,這個字同時也是德語獵人Jäger的雙關語,艾爾加就這樣巧妙的將好友的名字崁入謎的變奏曲中。
當時Jaeger建議,給剛成立的倫敦交響樂團(1904年成立)寫一首曲子,並建議寫弦樂詼諧曲,或專為弦樂團所寫,就像巴哈寫的一般。艾爾加接受這個建議,以18世紀大協奏曲的格式寫了這首曲子。艾爾加1904年動筆,1905年2月完成,1905年3月由倫敦交響樂團首演,由艾爾加親自指揮。
這四首曲子都是非常動聽的弦樂曲,由John Wilson指揮Sinfonia of London錄製。錄音效果非常好,細緻的弦樂群不僅錄得絲絲縷縷,而且內中的擦弦質感與細微波動非常清楚,整體音樂柔婉細緻,音色迷人已極。如果聽這張CD沒有被錄音效果所感動,也代表府上音響效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錄音時間分二部分,晚燕那首於2022年1月5日錄製,其餘那三首於2021年8月24日錄製,錄音地點在倫敦Kilburn的Church of S. Augustine。Chandos唱片出版,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