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ia Gubaidulina(1931),韃靼斯坦共和國(Tatar Republic)的女作曲家,父親是韃靼人,母親是俄羅斯人,韃靼共和國是前蘇聯的一份子,現在則已經獨立。這個古老國家面積6.8萬平方公里,將近台灣二倍,人口只有三百多萬。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教師,五歲開始接觸音樂,竟然就想當作曲家。稍長在兒童音樂學校時,就立志想跟巴哈、莫札特與貝多芬看齊,真的是生下來就注定要走作曲家的人生道路。她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作曲家。
Sofia Gubaidulina在1954年進入Kazan(首都)音樂院就讀,當時是前蘇聯時期,學校中禁止接觸西方現代音樂,但卻唯獨對巴托克例外。雖然學校禁止,但學生們仍然透過各種管道接觸西方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她也不例外。Sofia Gubaidulina後來到莫斯科習樂,受到蕭士塔高維契的鼓勵,讓她有信心持續走自己作曲的路子。後來她為電影配樂,被當局允許用自己的現代音樂手法,慢慢讓大家知道她的作曲才華。
Sofia Gubaidulina廣為西方知悉是在1980年初期開始,因為Gidon Kremer演奏了她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在西方名氣漸開之後,她也開始接受委託做曲,2000年她跟譚盾等幾位作曲家被德國Internationale Bachakademie Stuttgart委以創作紀念巴哈的曲子,她寫了Johannes Passion。其後邀約不斷,2007年她寫的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在Lucerne Festival由穆特演奏。Sofia Gubaidulina從1992年起就住在德國漢堡。
Sofia Gubaidulina的作品非常多,包括管弦樂作品、協奏曲、獨奏曲、聲樂曲、室內樂等,作品被錄製成唱片的也不少。在這張唱片中,她是跟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合作,指揮是Andris Nelsons,小提琴獨奏家是Vadim Repin。Sofia Gubaidulina在2017年開始與Andris Nelsons合作,當時Nelsons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出她的Triple Concerto。二年後,Nelsons邀請她擔任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駐團作曲家三個樂季。不過早在2003年她就已經接受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委託作曲。
CD中的第一首曲子Dialogue :I and You是她的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的創作靈感來源是神學、哲學家Martin Buber在1923年發行的一本書Ich und Du ,書中探討人性的二元性,還有與上帝的對話。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只有21分30秒,分為三部分,一開始就讓人聽得驚心動魄,尤其內中運用大量鼓聲,讓人充分感受到Sofia Gubaidulina音樂的震撼力。
第二首是「The Wrath of God」(上帝的憤怒)。這首管弦樂作品首演時很特別,那是2020年11月在維也納樂友協會金廳,場內沒有觀眾。Sofia Gubaidulina要表達的是上帝對於人類的所作所為很憤怒,整部作品描述人類的審判之日。樂曲一開始就以低音號吹出低沉陰鬱的旋律,讓人充滿不安。整首樂曲的震撼力比「對話你和我還強」。
第三首是「The Light ofthe End」(盡頭之光)。這也是一首管弦樂作品,一樣也是讓人聽了驚心動魄,這是接受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委託而創作的,2003年由Kurt Masur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演。曲思要強調的是自然泛音列與緩慢調音之間的不調和性,也就是二元衝突性。Sofia Gubaidulina的音樂可說充滿神性與對神的體驗與崇敬,難怪CD說明中的標題就是:Dialogues With the Divine(與神的對話)。
錄音時間分為2019年12月與2021年5月與6月,這三首曲子的錄音效果都非常驚人,如果您可以開大聲聽,鼓聲的震撼會穿牆而過進入鄰居家中,而龐大的低音號所塑造出來的神祕震撼氣氛也會讓您屏息。三首作品從頭到尾都沒有音響的冷場,是近期所聽到的絕佳錄音之一。至於Sofia Gubaidulina的音樂接受度如何?如果您喜歡聽馬勒、蕭士塔高維契的音樂,沒有理由會不喜歡她的作品。
DG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