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布魯克納(1824-1896)與華格納(1813-1883)的唱片,我知道許多音響迷一定想打退堂鼓,因為實在稱不上發燒片,音響效果差不說,而且又臭又長,聽了實在不耐煩。假若您一直是這樣認為,那麼我可以在這裡鐵口直斷,府上的音響系統離調校平衡還有一大段距離。先不論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愛好不同這件事,布魯克納與華格納的音樂作品,其氣勢之龐大、配器結構之複雜、銅管表現之優異,整體管弦樂所呈現的平衡性絕對都是發燒級的。假若家裡音響系統調校夠平衡,即使音樂旋律您不喜歡,但音響效果一定會讓您感動。這張Andris Nelsons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版本就是最好的例證。
華格納與布魯克納是活在同時代的音樂家,不過二人的際遇與個性卻是二極。其實在那個時代還要加上布拉姆斯(1833-1897),因為當時支持華格納與支持布拉姆斯音樂的人往往是站在對立面的。而華格納與布魯克納的音樂雖然大相逕庭,但二人卻惺惺相惜,被歸類為同一邊。華格納的音樂中充滿愛情、英雄、神話,而布魯克納的音樂中似乎只有上帝;華格納一生只寫了一首C大調交響曲與一首未完成的E大調交響曲,而布魯克納卻一口氣寫了9首交響曲(第九號未完成),其中幾首還曾經先給華格納過目,第三號還因為題獻給華格納,而有「華格納交響曲」的暱稱;華格納終其一生醉心於「樂劇」(歌劇),想方設法自己建造歌劇院上演自己的作品,而布魯克納卻只是在教職、管風琴師中打轉,連死後都葬在教堂的管風琴下;華格納花名在外,見一個愛一個,而布魯克納不停寫情書,卻終身未娶。總之,這二位同時代的「異人」,卻被Andris Nelsons放在同一張CD中,想來是有道理的。
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寫於他在寫「尼布龍根指環」第三部「齊格飛」時,由於受到甜蜜愛情的滋潤,華格納暫時停筆,轉而寫「崔斯坦與伊索德」。這部歌劇在音樂史上因為使用的和聲與調性改變,而被認為是現代音樂的開端。另外一個重要的地位則是敘述華格納與Wesendonk夫人二人的戀情,劇中崔斯坦就是華格納,伊索德就是Wesendonk夫人,而國王就是Wesendonk夫人的老公Otto。華格納另外還以Wesendonk夫人所寫的五首詩譜成Wesendonk Lieder,也很好聽。華格納當年炙熱如烈火的愛情並沒有燒成灰燼,現在都成為樂迷們一聽再聽的傑出作品。在這張CD中所選就是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序曲」與伊索德的「愛之死」,這一前一後頭尾銜接也讓我們一窺「崔斯坦與伊索德」的精采。
這張CD中的主角是布魯克納的第一號、第五號交響曲。布魯克納一生寫了9首交響曲,如果不是他經常改寫,他應該可以完成更多首交響曲。所以,當我們在聽布魯克納交響曲時,唱片上經常會附註這是哪個版本。此處的第一號就是1890/91年版本,也就是他晚年改寫的版本。而第五號則是1878年的原始版本。布魯克納的交響曲乍聽會讓人不知所以,好像就是許多旋律不斷重複,必須更深入的去探索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作品的迷人之處。那就好像走入一片森林,四周看起來都是類似的林木與小徑,很容易迷路。但只要您仔細的分辨出不同的樹木花草與方向之後,就不會迷路,而且可以沿途欣賞美麗的景色變化。
第一號交響曲好聽嗎?我覺得很好聽,尤其是第三樂章Scherzo詼諧曲的音響效果更是傑出。第五號交響曲好聽嗎?我覺得從第一樂章開始就震撼人心,美不勝收。我認為布魯克納的交響曲跟華格納的管弦樂曲一樣,如果能在音樂廳現場聆聽,保證讓您心神震懾,熱血沸騰,因為內中的龐大嘹亮銅管音效會燙得您坐不住。而厚實溫暖細緻綿密的弦樂群更如綢緞般,緊緊將身體裹住,絕對是沉浸式音效等級。木管呢?甜潤澄澈有如仙樂,和聲效果美極。這麼美的音響效果絕對會讓人想一聽再聽,照三餐聽也不膩。
以上我所說的音響效果迷人之處一定要有一套能夠放大聲、聲音又平衡的音響系統才能聽到。如果您的音響無法大聲聽,那就只能憑想像來腦補。腦補是無法真正享受到布魯克納交響曲的精采處的,就像您無法從42吋小電視中感受到尼加拉瀑布的壯闊震撼。即使您能放大聲聽,但音響系統卻沒調到平衡,銅管吵死人,木管沒甜味,弦樂群扁薄貧血,此時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對您而言只是魔音穿腦,讓您痛苦而已。
華格納的二首音樂是2021年5月錄製的,第一號交響曲是2020年11月錄製的。第五號交響曲則是2019年5月錄製的。這些音樂都是萊比錫布商大廈現場演出,由Andris Nelsons指揮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歷史悠久,原本的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毀,現在的建築是在1977年東德時代動工興建,1981年10月正式啟用。非常棒的指揮詮釋,非常棒的音響效果,您聽這二張CD時是身處天堂?還是地獄?就看您的調聲功力了。DG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