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斯坦(1887-1982)與謝霖(1918-1988)同樣都是波蘭人,不過二者際遇不同,他們二人在1954年,當魯賓斯坦在墨西哥市演奏時才碰面,後來經過魯賓斯坦的提攜,謝霖才廣為世人所知。貝多芬(1770-827)與布拉姆斯(1833-1897)雖然從未謀面,但同列德國3B之中。這四個人出現在同一張唱片上時,會激出什麼火花?當然是精彩的火花。
眾所周知,布拉姆斯到了43歲時才完成第一號交響曲,如果以19世紀的統計(1871-1880),當時德國男性的平均壽命才35歲多,布拉姆斯完成第一號交響曲時已經超過了德國人平均壽命,也算是「大隻雞慢啼」。不要以為布拉姆斯的前43年都無所適事,在此之前他已經完成大約六、七十首作品了。而唱片中這首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則是完成於46歲,也是他一生唯一三首小提琴奏鳴曲中的第一首。
貝多芬一生寫了十首小提琴奏鳴曲,最有名者當屬第五號春與第九號克羅采,而這首第八號居於這二首之間,大約是1802年的作品,是貝多芬作品30號之3。寫作此曲時貝多芬已經開始為耳疾所苦,但依然寫出這麼優美的曲子,難怪後世稱他為樂聖。貝多芬與布拉姆斯這二首曲子同樣都是G大調,或許是因為這樣,所以製作人才把這二首曲子放在同一張唱片上吧?
魯賓斯坦與謝霖在1954年碰面,鋼琴大師碰見這位小同鄉,又親耳聽到謝霖的小提琴拉得那麼好,於是大力提攜,將謝霖引入RCA唱片,二人合作錄製了許多唱片,包括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鳴曲。二首曲子中,一首錄製於1960年12月28日,另一首錄製於1961年1月3日,當時魯賓斯坦已經73歲,而謝霖才42歲。錄音中,也可聽出小提琴的演奏比較突出,魯賓斯坦的鋼琴則比較內斂,當然,這不僅是提攜後進,樂曲本身也就是小提琴奏鳴曲。
錄音師是Anthony Salvatore(1920-1998),他在1955-1993年間任職RCA唱片錄音師,留下許多精彩錄音。他曾在1966、1979、1995分別得過葛萊美獎,1995年那次就是以海飛茲大全集得獎。他一生錄音、製作過的唱片超過1,000張。製作人是Max Wilcox(1928-2017),他在1959年加入RCA,從那時開始負責製作魯賓斯坦的唱片,一直到1976年為止。他獲得四次葛萊美獎,包括魯賓斯坦與巴倫波因指揮倫敦愛樂的整套貝多芬鋼琴協奏曲。有這二位大咖負責這張唱片的製作與錄音,精采程度還用說嗎?
這張黑膠唱片是Analogue Productions復刻的,其實以前我就寫過Blue Moon復刻的同張唱片,本來想找出來比較一番,但是奇怪,竟然沒找到,不知道在哪裡站衛兵了。以前聽的Blue Moon復刻版印象中也很好,否則我不會寫。而這次AP復刻呢?鋼琴的音效普通,但小提琴的音效卻非常好,不僅細緻婉轉,而且甜潤,聽起來很有韻味。很奇怪,RCA這個時期的錄音聽起來很直接,但卻又不會粗獷硬調,保留了非常美的小提琴木頭味。這種小提琴的聲音跟現在數位錄音的小提琴聲音完全不同,我認同二個時代的小提琴聲都很美,但分別屬於不同的美感。
假若您生得也晚,沒有趕上以前的黑膠時代,又錯過Blue Moon復刻版,這次就不要再錯過了。Joy Audio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