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承認自己的孤陋寡聞,「蘇武牧羊」這張聲樂套曲唱片是1997年出版的,但是我卻從未聽過。一直到2019年8月24日我在北京音響展演講時,才遇上這張唱片的作曲家黃薈,也獲贈蘇武牧羊的20周年紀念版CD與45轉黑膠唱片。可惜當時行色匆匆,只跟作曲者黃薈簡單聊過幾句拍個照而已,如果我事先聽過這張蘇武牧羊,一定會當場對黃薈以及這張唱片的相關製作人致上最高敬意。
在1997年,大陸就能夠有這麼傑出的音樂製作,這是值得佩服的,出版發行者是新匯集團上海聲像出版社有限公司。要知道,1997年的大陸經濟情況並沒有現在這麼強,製作單位竟然就願意投入龐大的心力財力來製作這張唱片,而且成就這麼傑出,絕對是值得稱讚的。所以,我的標題寫的是負責演唱的李娜(不是網球國手李娜),作曲者黃薈,作詞者田青以及錄音師張小安,這也算是我對他們的敬意。
李娜1963年生於河南,在錄製這張「蘇武牧羊」之前就以高亢拔尖音質純美的嗓音聞名。不過卻在1997年錄製完這張唱片之後就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後來在美國洛杉磯一間寺廟落腳。人家問她為何出家,李娜回答她不是出家,而是回家。這張「蘇武牧羊」也算是她的絕響。
黃薈是古典音樂科班訓練的音樂家,1982-1987年就讀上海音樂院,1987年被直接保送作曲指揮系碩士班,1990年開始以自由作曲家身分定居北京,1995年開始擔任音樂製作,致力於創作Hi Fi錄音。難怪啊,難怪這張唱片的錄音效果那麼驚人,原來可能是作曲家的影響。黃薈的作品拿過許多大獎,包括這張「蘇武牧羊」與「雲之南」等等,有興趣者不妨自己上網Google。
錄音師張小安早在1981年就開始從事錄音工作,1988-1990進入北京廣播學院錄音藝術系學習,一直是中唱公司錄音師。1984年他就錄製了崔健的第一張專輯,同一年也錄製了董文華那張著名的「十五的月亮」。張小安曾經獲得首屆文化節中國十大錄音師金獎,著名錄音作品很多,網路上可以查到。而作詞者田青的資料在網路上竟然搜尋不到,很奇怪。這張蘇武牧羊中的七首曲子都是由田青作曲,按理說他在當年就應該很著名,怎麼會找不到他的個人資料呢?
這張「蘇武牧羊」到底是怎麼精彩法?我在標題上說這是雙絕唱片,什麼是雙絕?音樂、音響雙絕。演唱精彩、作曲、編曲精彩、詞寫得也精采,演奏者的功力也精采,錄音效果更是精彩。李娜不可思議的寬廣音域,尤其是高音域的表現讓人驚歎,她沒繼續唱下去實在是歌迷的損失。作曲、編曲的精采可以從這張唱片中驚心動魄的音樂中體會,所謂驚心動魄就是作曲家已經把音樂的情緒繃到最緊處,一波波不斷堆疊的高潮在李娜高亢無比的嗓音纏繞下,讓人有如坐雲霄飛車般,雙手不自覺得抓緊扶手在聽音樂,片刻不得鬆懈。
而錄音師張小安最考音響迷的就是那神出鬼沒的32Hz(C1)極低頻,這股極低頻說不準什麼時候會偷偷在身邊出現,軟軟的震波按摩著皮膚,不過有時又顯出震怒的威力,讓人震懾。假若府上音響系統不夠大,這股32Hz的極低頻恐怕會聽不到,感受不到。除了這股32Hz極低頻之外,張小安的樂器定位、空間感、暫態、樂器演奏質感、音質音色等的表現都非常好。尤其是空間感與音場的炮製更是第一流。除此之外,內中所使用的嗩吶也很考音響系統,如果能夠聽來不刺耳又具有真實的樂器質感,那就對了。以我所聽過的中國錄製唱片音響效果而言,這張「蘇武牧羊」絕對是夠資格掛頭牌,其吸引人、震懾人、感人的力量遠遠勝過音響迷熟悉的阿姐鼓等。
當年1997年發行這張唱片時,黃薈還年輕,焦點其實是放在李娜身上。可惜由於李娜沒有出席媒體發表會,使得這張唱片的發行頓失光彩。雖然這張唱片幾個月就回本,而且還獲獎,但總是沒有如當初所預期的那般紅火,這也是黃薈多年來心中隱隱作痛的傷。黃薈在這次出版的20周年45轉黑膠版中,自己寫了「聲樂套曲蘇武牧羊往事並不如煙」一文,讀來甚是傷懷。可惜者段文字沒有出現在HQCD II版中。
往事並不如煙般消逝,從1997年至今已經過了22年,這張「蘇武牧羊」能夠以HQCD II版,以及45轉黑膠版重新問世,也算是給了當年所有在這張唱片上投注全身心力的相關人員一個公道。我對「蘇武牧羊」聲樂套曲的致敬雖然晚了22年,但卻無損於這張唱片的真正價值。鑽石也難免蒙塵,但擦拭之後依然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假若您跟我一樣,以前從未聽過這張傑出的作品,不必猶豫,趕緊去買,台灣由音橋唱片代理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