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捲類比盤帶是黃宏仁第一次採用類比錄音的作品,時間是在2018年1月17-19日與2018年2月7-9日,黃宏仁早就把這捲類比錄音以數位方式出版,也就是CD與高解析96/24 Wave檔,您買CD,內中有二張光碟,一張CD一張96/24音樂檔。最近,黃宏仁取得演奏家陳毓襄同意,把類比母帶一比一拷貝出售,盤帶迷才有機會聽到這套台灣最老管風琴的聲音。
這座管風琴目前是台南太平境馬雅各教會裡的管風琴,說它最老是因為製造年份是1880年,最早安裝在美國教堂,是波士頓製造,後來因為教堂改建,拆下由美國維吉尼亞州教會捐贈給台灣,在1964年由美國軍艦載來台灣。當年送給台灣二套管風琴,一套安裝在東海大學體育館,一套安裝在台南神學院禮拜堂。安裝在台南神學院這套在1997年被新管風琴取代後,由奇美博物館整理收藏。而安裝在東海大學這套也因為損壞而被拆下來,1977年轉送給需要的教會,後來在1978年安裝在馬雅各教會,也就是錄音中的這套。
演奏者陳毓襄(不是鋼琴家陳毓襄)從小就在馬雅各教會的管風琴聲中成長,獲得美國印第安那州大學管風琴演奏文憑,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管風琴演奏碩士。並曾在2017年參加亞洲管風琴大賽,是台灣參賽者唯一入圍者,並獲得最佳觀眾獎。
大部分音響迷聽管風琴演奏時,心裡想的是牆壁地板會震撼的低頻音效,或聽不到聲音,但皮膚會酥麻那種感覺。如果缺乏這二種音效,可能就會覺得管風琴演奏單調乏味。畢竟音響迷不是音樂家,有這樣的想法與渴求無可厚非。通常,要聽到牆壁、地板會震動的機會比較大,這並不是因為管風琴演奏者刻意讓低頻誇張些,或您的喇叭有多厲害,而是大部分人的聆聽空間在150Hz以下都會有多個強烈的低頻峰值,是空間的低頻峰值把管風琴的低頻效果放大很多倍,才會讓人聽到整個牆壁在震動的音效。
至於那種耳朵聽不到聲音、但皮膚卻能感受到酥麻的低頻,老實說管風琴演奏中很少聽到,即使音樂中有演奏到這麼低的音階,應該也是很輕聲的,不會是如狂風暴雨那種。管風琴能演奏到多低的音階?關係到管風琴的管子有多長。一般來說,要發出16Hz極低頻,管子長度要有32尺。發出32Hz低頻,管子長度要有16尺。要發出64Hz,管子長度要有8尺,以下類推。想要有皮膚酥麻的感覺,大概需要40Hz以下的頻域,如果能達到10Hz(8Hz要64尺長的管子),音量如果夠強,您就會感覺是在地震了,會奪門而逃,不會還老神在在坐著聽。
黃宏仁所錄製的這套管風琴最長的管子是多長呢?16尺,也就是最低能夠發出32Hz低頻。而我在聽那首Old Folks at Home變奏曲時,的確「看到」32Hz的極低頻,當然耳朵也聽到了。而許多人覺得震撼的第一首巴哈作品,震撼的低頻其實大約是在50Hz左右,最低有來到40Hz左右,並不是很低。什麼?才50Hz就覺得低頻很低很震撼了?沒錯,我是用頻譜來看的。
老實說第一首中的50Hz、40Hz低頻突然湧出那麼大的量,聽起來有點突兀,而且不夠平衡,我不知道是管風琴本身造成?還是錄音場所造成的。或許您可能會懷疑是否我家的空間所造成?我有用頻譜測過,不是。假若府上聆聽空間剛好在40Hz、50Hz左右頻域有低頻峰值,您可能會覺得房間中的空氣都在震動,這是聆聽空間給您的「美麗誤會」,讓您以為自己的喇叭發功了。
錄音中,可以聽到很清楚的空間背景噪音,我相信這是因為教會隔音不佳所致,畢竟教會不像音樂廳。難道,錄音當天在下雨嗎?否則怎麼標題是雨夜琴聲?至於其他的各種噪音則是管風琴所發出,也算是增加了現場真實效果。如果您有盤帶機,不妨買黃宏仁這套一比一拷貝的管風琴SASHIMI盤帶。如果沒有盤帶機,也可購買CD版,同樣也可以親炙這套台灣最古老的管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