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5日,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舉辦一場管風琴演奏會,由陳韵芬、劉信宏與陳毓襄三位管風琴演奏家同台演出。這場難得的管風琴盛宴請貝岡朵唱片的黃宏仁以盤帶機做類比錄音。我想這可能是上次黃宏仁替陳毓襄錄製的「雨夜琴聲」入圍五項,獲得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獎與錄音獎。這次才又請黃宏仁操刀做類比錄音。由於機會難得,黃宏仁邀請我去見證難得的管風琴錄音工作。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貝岡朵錄音師黃宏仁正在調整機器,其他助手也忙著清潔滾輪磁頭與調整電平。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這次依然出動好幾部盤式錄音座。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既然要做類比錄音,當然是要搬運盤帶機,錄音場所在四樓一處房間,也就是大約音樂廳管風琴上面,事實上四樓的位置就是在音樂廳的「天棚」(天花板裡面)上,也就是我們在音樂廳觀眾席所看到的天花板的上面。黃宏仁架設了三支麥克風,麥克風的位置就在靠音樂廳尾端的頂上,此處有開口可以架設麥克風。從放置盤帶機的地方,要將麥克風線沿著天棚裡的鋼架走到一路鋪,長度大約100公尺,三支麥克風就要用掉300公尺的線,所以您說錄音師怎麼可能用音響迷所用的發燒線呢?您知道目前最貴的訊號線可能是Transparent Magnum Opus,1.5米大約3.5萬美元,用下來就要傾家蕩產了。就算一米1,000元的訊號線好了,300米要多少錢?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從天棚掛麥克風的開口往下看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舞台上當晚要演出的演奏家正在彩排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開口上的掛燈、天花板,還有天花板上面的天棚結構。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請注意看天花板並不是平面的,而是波浪狀的。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從觀眾席看吊掛麥克風的開口。
架設麥克風必須將身體懸掛在打開的缺口上,有危險性,所以必須頭戴安全帽、腰綁安全帶,這份工作本來應該是要黃宏仁親自做的,但是現場的安全腰帶黃宏仁扣不上(對不起啊露餡了),所以音樂廳的技術人員自告奮勇,幫黃宏仁懸掛在外,從天棚往下垂麥克風,黃宏仁說真感謝音樂廳的技術人員,這本是黃宏仁應該做的。當他們還在放線讓麥克風垂下來時,我已經跑到觀眾席上,一邊看他們垂下麥克風,一邊聽演奏家在彩排。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黃宏仁掛了三支麥克風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把照片放大就可以看到三支黃宏仁的麥克風,以及音樂廳原有的一支立體麥克風。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麥克風就掛在觀眾席靠後的位置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一個人坐在音樂廳中聽管風琴是什麼感覺?我相信很少人能有這樣的機會。耳中聽著改編的聖桑「骷髏之舞」,只能說管風琴「獨奏」的音響效果超乎您的想像,因為一個人彈出來的管風琴就好像一個管弦樂團般。而且,衛武營音樂廳的管風琴是有立體聲的。怎麼說呢?您應該有注意到,左邊的管風琴群比較大,也比較高,右邊的管風琴群比較小,左邊是主管風琴,右邊是回聲管風琴,坐在觀眾席上,可以聽到左右二邊的管風琴聲相互呼應,真的就是立體聲效果。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左邊的是主管風琴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右邊的是回聲管風琴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音樂廳的管風琴有固定鍵盤與移動鍵盤,這裡看到的是整個可以移動的鍵盤,底下有接線。
至於音響效果呢?有時小聲如細語,有時又大聲如暴風雨,可以把人整個包圍住。管風琴的音域與動態範圍不是管弦樂團可以比擬的,我看這下子黃宏仁要頭痛了,到底要不要使用限制器與壓縮器呢?衛武營這架管風琴有9,085支管子,全亞洲最大,演奏起來聲勢驚人,沒去聽過真的太可惜了。至於音響迷最關心的極低頻,到底衛武營這架管風琴可以彈到多低的頻率呢?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我在現場有請彩排的演奏者彈奏一個最低的音給我聽,此時我聽到的並不是無聲勝有聲那種低頻按摩,反而是龐大又有很強共振感覺的聲音,我不知道這要做何解釋。而我聽她彈中央C以下四個八度的C4 時,管風琴發出的32Hz就是無聲勝有聲那種低頻按摩的聲波震動感覺。要能夠發出32Hz頻率,管風琴的管子要有16尺長,如果要發出16Hz,那麼管子就要有32尺長,如果是64尺長的管子,可以發出8Hz。到底衛武營這架管風琴的低音管最長有多長呢?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音樂廳每個位子下面都有一個空調出口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整個音樂廳都由曲線與斜面構成,沒有平行的牆面。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我上網查過,台灣的報導都沒提到管子最長的長度,但是我在製造這架管風琴的德國公司官網上有查到這架管風琴的資料,不過因為寫的是德文,所以我看不懂。只看到有寫16尺,腳踏板那欄甚至有寫32尺與64尺。32尺等於10公尺多,64尺有20+公尺,可是肉眼看音樂廳中的管風琴並沒有那麼長的管子啊!難道低音的管子是彎曲繞來繞去的?如果有看得懂德文的音響迷不妨上他們官網去看看。
https://klais.de/m.php?tx=238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音樂廳天花板上天棚裡的鋼架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升降舞台上方那個反射板的纜車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鋼架上有走道,工作人員必須在上面行走。
這次,我不僅一個人坐在音樂廳中聽管風琴演奏,還無意中發現原來還有一個地方是聽管風琴的「皇帝位」,不過一般人不可能到得了那裏,因為那裏是不賣票的。到底是哪個位置?就是在音樂廳頂上天棚裡管風琴位置上方。由於音樂廳的天花板留有很多孔洞,所以管風琴演奏的聲音會透過那些孔洞傳到天棚裡面,我發現在那個位置聽時,真的就有環繞音效那種沉浸式的包圍感,音效好得很。我不知道管弦樂團演奏時,聲音會不會也是往上衝?如果是,在這個天棚的位置聽演奏一定很爽。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在天棚上,您才會發現,原來整個音樂廳的天花板是一塊一塊板子緊緊相連吊在鋼架上的,而音樂廳舞台上方那塊大塊的活動反射板式靠幾個馬達絞動來升降的。光是這個音樂廳的屋頂,我看就要花很多時間慢慢一塊一塊拼起來,真是不簡單。如果您仔細觀察過衛武營這個音樂廳,就會發現整個音樂廳都是由曲線斜面構成,沒有相互平行的牆面,就算地板是平的,但天花板不是平的,所以也不會相互平行。音樂廳中的牆面都是堅硬的,不會受聲波影響而振動(您有機會可以敲敲看),吸音的地方就是坐椅,還有人體本身。整個音樂廳要求的就是聲波的均勻擴散,吸音程度的控制,以及殘響時間的掌握。雖然家裡的聆聽空間不能完全類比音樂廳,但這些原則還是可以應用。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
整個天花板都是這樣一片片吊掛起來的,不看不知道,真的不簡單。
衛武營盤帶機錄製管風琴,帶您看從未見過的音樂廳天花板
由於有這個難得的機會能夠進入衛武營音樂廳的天棚秘境,這種寶貴的經驗不能獨享,所以po出來跟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