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lder可能是音響界中非常少數在自家廠裡完成所有工作的音響廠家,除了陽極處理送到別家廠處理之外。就目前我所瞭解,一般Hi End擴大機廠大多是自己設計線路,委外製造線路板與機箱,廠裡只負責組裝與最終測試,這樣的做法成本可以降到最低,所以幾乎大部分廠家都是循此模式運作。然而,Boulder卻不是如此,除了印刷電路板需要外購之外,他們從零件插銲機、焊錫爐、機箱金工、組裝、測試等全部都在自己工廠內完成。後來更全面改為SMD表面黏著元件。這種元件需要完全不同的插件與上錫膏機器設備,檢驗儀器也不同,但是Boulder卻寧願花大錢添購設備,堅持一切都在自家廠內完成。光是這份決心,就讓人對他家產品產生強烈信心。
2150的外觀造型有如整塊鋁合金的雕塑品,正面只有一個簡單的電源開關,引人注目的是左右二側的散熱鏤空孔洞,那是他家的商標。
箱體的左右二側「散熱器」實在不能說是「器」,那是漂亮的鏤孔。這樣的散熱設計效果好嗎?實際聆聽時,溫度並不高,可見散熱效率很好。
線路外觀設計都出自同一人
Boulder還有一樣特色,那就是不僅線路設計是由老闆JeffNelson完成,連箱體外觀也是他設計的。看過Boulder產品的人莫不被他家那獨特的外觀所震懾,那麼漂亮的散熱設計、那麼紮實的箱體,那麼簡潔又高雅的造型竟然也是Jeff Nelson親手設計的,真是神人啊!還有,如果您打開箱體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家產品的箱體根本就是一塊塊鋁合金以CNC削切而成,再組裝起來的。人家用「鋁板」,他們用「鋁塊」,以厚重的箱體把振動踢得遠遠的,難怪會好聲。目前工廠內有三部CNC負責箱體製造。
我們都知道,Boulder是Jeff Nelson在1984年創立的,在未創立Boulder之前,他在加州廣播工業工作,研發出廣播界使用的Tomcat,打響自己的名號,慢慢跨足電影製作、錄音室設備等工作。1984年,他創業推出第一部專業用立體後級500,接著是500AE(音響迷家用),500系列台灣當年也曾經進口過,不過外觀跟現在的Boulder完全不同,可說是其貌不揚的專業器材。
Boulder的擴大機外觀大轉變其實是在推出2000系列時,這種以鋁塊削切出來的雄偉厚重漂亮箱體震驚音響界,為Boulder奠定屹立不搖的基礎迄今。不過2000系列剛推出時,箱體還是委外製造,到了1998年Boulder將工廠遷到現址,自己才買入Haas CNC機器,從此機箱改為廠內製造。2000系列之後是1999年推出的1000系列,繼之是2005年推出的800系列,頂級的3000系列是在2011年推出的。2013年則推出2100系列。
模組化增益線路
Boulder的前後與後級,內部都使用模組化增益級設計,早期的模組以穿孔元件製成,推出2100系列之後,模組改以SMD製成。其實這些增益模組並非Jeff Nelson所研發,而是他的朋友Deane Jensen,他是變壓器的專家,當時設計出990增益模組,這個模組是分砌式的運算放大器,內中包括69個元件,每個元件都用手焊完成,效果超越以前的同類產品,主要好處就是可以讓電路設計者妥善運用負回授來降低失真。Jeff Nelson發現這個990模組性能優異,就把它用在500系列身上,日後這個990增益模組進化為993(內部92個元件)、983(SMD元件),99H(SMD)以及99H2(SMD)。增益模組內採用平衡架構,包括輸入緩衝級與電壓增益級,提供極高迴轉率、超寬頻寬、大電流、超低輸入阻抗、超低失真等特性,是擴大機中非常重要的元件。
Boulder目前的現役產品系列分為800系列、1000系列、2100系列與3000系列。800系列算是他家入門級,包括810前級、850單聲道後級、860立體後級以及865綜合擴大機。1000系列則包括1010前級、1080唱頭放大前級、1012 DAC+前級、1021 CD唱盤、1050單聲道後級,以及1060立體後級。2100系列則包括2110前級、2150單聲道後級,以及2160立體後級,還有2015年推出的2120數位類比轉換器,其他2000系列的機種都已停產。而3000系列只有二型後級,那就是3050單聲道後級與3060立體後級。
從上述這些型號的命名中,我們可以知道前級都以「10」為編號,單聲道後級以「50」為編號,立體後級則是「60」。唱頭放大器目前只剩一部,以「80」為編號,CD唱盤以「21」編號,DAC+Pre則是「12」,唯一的那部綜合擴大機是「65」,數位類比轉換器則給予「20」編號。事實上,Boulder除了3000系列尚未推出前級之外,其他系列都有。而DAC+Pre以及CD唱盤只有1000系列才有,綜合擴大機更只有800系列才有。從這樣的安排中,我們可以解讀綜合擴大機只適用在入門級,更高階的2100系列與3000系列都沒有。更有意思的是,目前正夯的黑膠唱頭放大器也只存在於1000系列,未來會推出更高級的唱頭放大器來補足2080的地位嗎?我們拭目以待。
傳承3050血統
2150是一部傳承自3050的單聲道後級,內部一切秉持3050的設計,除了輸出功率大小不同之外。而外觀設計也類似3050,總之看起來就好像一塊實心鋁塊所雕成的金屬藝術品。箱體的左右二側「散熱器」實在不能說是「器」,那是漂亮的鏤孔。這樣的散熱設計效果好嗎?實際聆聽時,溫度並不高,可見散熱效率很好。來到背板,可以看到一個XLR端子與一個RCA端子,還有就是二組喇叭線接端。甚至也備有一個12V觸發端子,以利中控需求。而那個工業用大電源插座也是視覺焦點所在。
雖說傳承自3050,不過打開頂蓋之後,卻發現2150內部的佈局並不相同。3050入眼就是一個巨大的黑色金屬筒,裡面擺了大型環形變壓器。而2150卻沒有這個黑色金屬筒,看到的都是線路板只有中央一個小小環形變壓器,那個變壓器是負責供給微處理邏輯線路用的。至於供應輸出功率的電源變壓器呢?隱藏在線路板底下,有二個,負責供給正相線路與反相線路。或許您會擔心微處理線路板會產生數位雜音,污染了音訊放大線路板。不必擔心,這塊微處理線路板與其他線路板的連接是以光耦合方式連接,可以完全阻斷雜訊滲入音訊放大線路板。
2150的背板只有一個RCA與一個XLR輸入端,二組喇叭線端子,以及一個工業用電源座,雖是工業用,但竟然也成為視覺焦點。
2150的內部看起來最漂亮的就是左右二片大線路板,這二片線路板被一個鋁合金台承起,利用內部三明治式結構,徹底隔絕箱體或空氣傳來的細微振動。機內有三個變壓器,從上方只能看到一個小變壓器,其餘二個大的隱藏線路板下方。
正相線路與反相線路?沒錯!2150是全平衡設計,您可以看到機箱中的線路板分置左右二邊完全一樣,可說是「鏡影」設計。最前端處有二個直立的99H2增益模組,增益模組底下則是左右二邊各8個大型濾波電容,事實上其他小的濾波電容藏在底部,總共有48個濾波電容。再來是很大片的線路板,這片線路板以鋁合金台承起,跟機箱分離,顯然是為了避震。其實,所有的線路板都是以這種三明治結構金屬台承起,裡面有阻尼材料,徹底阻隔任何從箱體或空氣中傳來的細微振動。這左右二塊大線路板上除了10個褐色Dale電阻、2個銀色電阻,以及二個黑色電阻仍然是穿孔元件之外,其他全都是SMD。為何這幾個電阻要用穿孔元件呢?我猜是因為電流電壓承受能力的考量。SMD有什麼好處呢?縮短音樂訊號路徑,降低線路板上的潛布電容,減少雜訊傳染。
1,000瓦輸出,無視負載變化
2150是純A類設計,工作偏壓由一組線路監看,隨時主動調整偏壓,讓擴大機穩定維持在最有效率的工作點上。2150每聲道採用80個雙極功率晶體,這麼多的功率晶體保證了2150的強勁輸出,無論是8歐姆、4歐姆或2歐姆負載,2150都能夠輸出紮紮實實的1,000瓦功率。如果是峰值功率,4歐姆時可以輸出2,000瓦,2歐姆時可以輸出4,000瓦。如果您以為輸出1,000瓦或4,000瓦就很驚人,2150還有更驚人的,那就是總諧波失真竟然低至0.00018%。這麼大的輸出功率,那麼小的總諧波失真,這真是了不起的電子工程成就。
為了因應越來越嚴格的Standby待機耗電要求,2150內部改採用高效率微處理控制系統,讓待機時的耗電維持在最低狀態。而保護線路設計得更周到,隨時監管電流異常。而為了更進一步縮短音樂訊號路線,2150內部採用了四層印刷電路板。功率輸出級與喇叭線端子的連接更是用了厚厚的銅片,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證能夠無阻的輸出1,000瓦功率。
參考軟體:
許多音響迷在聽這張四大巨頭合演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時,只是會依照媒體上所寫的演奏評論,享受那移植自別人的權威音樂詮釋。但是,很少人感受到這也是一張錄音效果非常優異的CD。如果聽不出錄音效果優異,您對於這個版本的音樂詮釋大概只能體會到一半而已。真的,卡拉揚、李希特、奧依斯特拉夫與羅斯卓波維奇這四巨頭的功力,如果沒有正確的再生錄音效果,您永遠沒有機會真正體會。
Boulder 2150
類型 單聲道晶體後級
推出時間 2013年
頻率響應 0.015Hz-200kHz-3dB
輸出功率 每聲道輸出功率1,000瓦(8、4、2歐姆負載),峰值輸出2,000瓦(4歐姆)、4,000瓦(2歐姆)
電壓增益 26dB
訊噪比 135dB未加權(20Hz-20kHz,1,000瓦,8歐姆)
輸入阻抗 200k歐姆(平衡)、100k歐姆(非平衡)
外觀尺寸 457×273×679mm
重量 108公斤
進口總代理 文鴻(02-2627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