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名廠Linn在1990年代推出了旗艦單聲道後級Klimax Solo,自此之後成為該廠頂級後級的代表,Linn多年來不斷在這款產品上持續精進和擴充,近期該廠推出了最新版本的Klimax Solo 500,標榜其內部搭載有精確的自動偵測與控制技術,能讓性能永保最佳狀態,現在就來了解。
Klimax Solo可說是Linn相當重視的頂級單聲道後級製品,自1990年代推出首款之後,持續進行改版和優化,在這段期間Klimax Solo都是配置500瓦(4歐姆)的功率輸出,所以也稱為Klimax 500,以及後來的Klimax Solo 500。2024年時,Linn推出了功率更高、達到800瓦的Klimax Solo 800,成為新一代的旗艦。而本文報導的這款,是2025年Linn所推出的最新版本Klimax Solo 500,所以此時這款只能稱為次旗艦,但該廠標示這是他們所推出過最好的緊緻型單聲道後級(the best compact mono amp Linn has ever made),對產品相當有信心。
以高階後級來說,Klimax Solo 500的造型是相對緊緻的,尺寸僅為88.5×350×364mm(高.寬.深.),其內部採取了AB類放大技術,在輸出功率上為8歐姆250W和4歐姆500W,這些都和以前的Klimax Solo系列類似,然而最新一代製品的優勢在於:採取了更細膩的偵測與控制技術,以及主動式散熱設計。
首先就是「自適應性偏壓技術」(Adaptive Bias Control),這項技術最早運用於Linn知名的360 Exakt喇叭,後來加以優化之後,再運用於Klimax Solo 800後級,而現在則成為新一代Klimax Solo 500的關鍵設計。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AB類放大技術是一種企圖同時追求音質和效率的技術,然而如果要追求更好的音質,就必須在輸出級施加偏壓,以減輕電晶體的交越失真,過往很多設計師都有採用這類的手法,在出廠時由工程師手動設定偏壓。
然而這種恆定式的偏壓設定是不牢靠的,因為隨著單一電晶體的差異、使用過程中的溫度波動、以及組件的老化等等,此估算的偏壓值會開始偏離理想值,並且在整個擴大機的使用期間都會持續存在這種誤差,甚至導致失真不斷增加。
而Linn的自適應性偏壓技術,就是針對Klimax Solo 500的八個輸出電晶體的電流進行連續的測量,並將資料數據化,再傳送到強大的FPGA處理器,該處理器會精確地計算出各個時刻所需要的偏壓值,然後進行控制,讓放大電路的運作保持在最佳狀態。
如此一來,Klimax Solo 500的輸出能在任何時間、任何溫度、任何音量、任何音樂訊號動態變化的狀態下都保持理想狀態。甚至可以說,以其整個使用壽命中都能維持最佳表現。而Linn更表示,此一技術的加入,讓Klimax Solo 500在典型聆聽條件下的總諧波失真和雜訊測量值比上一代產品降低了85倍,對於音質的提升效果相當顯著。
第二個重點,就是配備了全新的主動式散熱管理系統,該廠稱之為「混合式冷卻矩陣」(Hybrid Cooling Matrix),能確保擴大機能夠適應各種輸出狀態,並保持最靜音的狀態運作。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Klimax Solo 500內部本身已經有非常完善的散熱設計,例如所有電子元件安裝在具有高導熱性能的鋁塊和導熱板上,同時也有配置了精細設計和電腦模擬過散熱片,並在機箱內配置了能讓氣流通過的散熱通道,在一般情況下,這樣的設計已經能夠發揮足夠效能。
但如果碰到特別大功率輸出的狀態時,就會切換到主動冷卻模式,能根據內部溫度和輸入訊號狀況,由FPGA處理器即時判斷和控制內部的兩個風扇,能讓風扇以盡可能的低轉速無聲運行,同時又提供充足的冷卻,避免過熱,如此一來,就能達到散熱和功耗的最佳平衡,並讓擴大機維持在最佳表現。
在箱體部分,Klimax Solo 500採用鋁製外殼,由三個精密加工的部件組成(底板、外殼和後面板),並讓外觀呈現無接縫的整體感。其底部配置了三支實心鋼製腳座,內嵌橡膠O形環,為擴大機提供極為穩固,且具備隔振效果的平台。箱體背後,配置了RCA與平衡輸入端子,另設有RCA與平衡訊號直通輸出端子。喇叭端子則可對應香蕉插與Y型插接頭。而整體外觀也變得更有設計感。
現在尚不確定這款新版Klimax Solo 500何時能引進台灣,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代理商的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