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冠名音響廠牌的唱片越來越多,尤其德國inakustik這個品牌更是常見。德國inakustik在1977年創立,以製造線材為主,不過他們也涉足出版唱片,我第一次接觸到的inakustik唱片是很早以前慕尼黑音響展的還在法蘭克福時代,當時主辦單位就有委請inakustik幫他們製作大展唱片。本來inakustik線材與唱片的名氣在亞洲並不大,但最近十年他們戮力拓展市場,而且推出以空氣為介質的線材,知名度大開,同時也帶動他家的唱片銷售。
我不清楚inakustik所推出的音響廠牌冠名唱片是如何操作的?到底是他們去找著名音響廠牌,還是音響廠牌找他們?總之其成品就是由inakustik選擇音樂內容,冠上音響廠牌名字,唱片內頁則做該音響廠牌的廣告推廣,大致上就是這種模式。而這張「Passion For Music」並非與其他廠牌合作,而是以自家inakustik線材冠銘推出。
Inakustik推出的唱片很多,我也聽過不少,但並非每張都寫。問題不再於錄音的音響效果,而在於我是否喜歡內中所選的音樂。通常inakustik所選的歌曲錄音效果都相當好,足夠音響迷當作發燒片。不過,喜不喜歡那些音樂是很個人化的事,是主觀的,或者說是有偏見的,我喜歡的音樂你未必喜歡;你喜歡的音樂我也未必喜歡。所以,如果該張唱片中,我不喜歡的音樂比較多,那就很抱歉了。
而這張45轉黑膠唱片(其實是二張),無論是內中所選的音樂,或者是錄音效果我認為都非常棒,所以值得我向大家推薦。其實這張黑膠唱片我早在TAA圓山飯店音響大展時已經收到,但當時我全力應付音響展報導,哪有餘力來聽這些唱片。音響展之後,我還要寫「總編所見所聞」,還要寫當月的器材評論,所以拖到現在才有時間讓這張唱片露臉。
這二張一套的45轉黑膠唱片總共選了14首曲子,幾乎每首曲子我都喜歡聽,其中有幾首更是大家熟悉的。如A面第二首翻唱Pink Floyd的「Money」,C面第四首Yosi Horikawa的「Bubbles」,以及D面最後一首巴哈BWV981,此外還有佛瑞四重奏改編曲等。嚴格說來,這次的選曲幾乎都能擊中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鳴,所以聽起來很興奮。
當然,會讓音響迷興奮的主要是錄音效果。只要是從不同唱片中挑出的選集,應該都還會經過後製,將每首曲子的音量拉到一致,每首曲子的錄音音色也調到接近,除此之外,可能還會動到EQ,讓音響效果更趨一致。這張唱片聽起來低頻都很厚實彈跳,而且中頻寬廣飽滿,高頻則相當溫暖,衝擊性夠,空間感優異,音場龐大,音響迷聽起來一定會喜歡。
我特別將Yosi Horikawa的「Bubbles」拿來跟串流同首曲子做比較,發現真的是差異蠻大的。事實上這種差異應該是來自我的黑膠系統,唱頭有自己的聲音特質、唱放有自己的聲音特質,唱盤有自己的聲音特質,這樣加起來就等於是「音染了。相較於串流所播放出來的同首曲子,我可以說串流聽起來比較「中性」,而黑膠聽起來則「很有味道」。
這張唱片的音樂母源我猜應該是來自數位,以數位母源製作的黑膠唱片值不值買?類比基本教義派的音響迷會認為不值得買,因為源頭已經是數位。不過,假若您只是想享受黑膠唱片播放的情懷,以及黑膠唱片所呈現的「味道」,以數位母源所製作的黑膠唱片其實還是值得聽。畢竟,針尖摩擦黑膠音軌,透過振動所呈現的音響效果還是跟0/1是不同的。
DMM刻片,45轉,inakustik發行,Joy Audio有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