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Sara Ott (1988-),有日本血統(媽媽是日本鋼琴家)的德國鋼琴演奏家,出生在慕尼黑。是目前人氣最紅的年輕鋼琴家之一。她在2008年與DG唱片簽約成為專屬演奏家,「Echos of Life」是她簽約之後的第十張專輯。這張「生命的迴聲」可說是她至目前為止一生的內心思維與個人生活點滴的回顧。或許您會奇怪,年紀輕輕怎麼會出版這種「老氣橫秋」的標題呢?因為她在2019年2月就被診斷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這三年來她一方面要接受治療,與病魔搏鬥,另一方面還不放棄她的鋼琴演奏事業,心路歷程的艱難可想而知。
多發性硬化症?音響迷馬上會想到大提琴家杜普蕾(1945-1987),沒錯,杜普蕾在1971年開始就感覺手指慢慢遲鈍,1973年終於被確診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杜普蕾的最後一張錄音室錄音是1971年12月所錄製的蕭邦、法朗克奏鳴曲,此後就絕少公開演出,一直到她1987年過世為止。現年57歲的俄羅斯女鋼琴演奏家
Olga Bobrovnikova也是罹患多發性硬化症,她早在20歲就有症狀,開始影響她的演奏,不過仍然能夠上台表演,一直到2000年才確診積極治療。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發炎脫髓鞘的疾病,目前沒有明確的根治方法,只能用藥減輕症狀,衷心希望Alice Sara Ott能夠打敗病魔,持續鋼琴演奏事業。
「Echos of Life」是Alice Sara Ott這幾年來心情的寫照,以蕭邦的24首前奏曲為主幹,加入七位現代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串成生命的迴聲。在這張CD的說明中,Alice Sara Ott足足寫了三頁,感性的發抒她內心對這張CD的感受,她自己說這些音樂體現了她的經驗與思維,導引與塑造她的人生。這三頁的文字一定要搭配這張CD的音樂來看,因為唯有聽過Alice Sara Ott刻意安排的音樂排序與音樂內容之後,我們才能更深入的感受她的心情。她說:These shifts in perception accompany us 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and from the present to the future-new shapes and meanings continue to resonate within us-as if they were echos of our lives.
如果您能體會上述那段英文的含意,在聽這張CD時,就能感受到Alice Sara Ott每一個觸鍵所發出的豐富鋼琴音響與泛音相對應的內心情景。我們沒有去過她的心裡,但透過琴音,可以慢慢體會到她生命中的許多階段,那裏有時是明亮的晴天,有時是黯沉的陰天,有時百花綻放,有時卻是秋意蕭瑟。
Alice Sara Ott所選的七位現代作曲家,包括Francesco Tristano(1981-)、Gyorgy Ligeti(1923-2006)、Nino Rota Valzer(1911-1979)、Chilly Gonzzles(1972-)、ToruTakemitsu(1930-1996)、Arvo Part(1935-),最後一首是Alice Sara Ott自己的作品Lullaby to Eternity,這是她取自莫札特「安魂曲」中「落淚之日」片段而寫成的。其中她自己那首與Francesco Tristano那首是世界首次錄音,而我最喜歡的則是Arvo Part那首「Fur Alina」與她自己寫的那首Lullaby to Eternity(永恆的搖籃曲)。
錄音效果非常好,音響迷想要有的鋼琴效果全部不會讓您失望,從輕輕的撫摸琴鍵到猛力的手指撞擊;從晶瑩的珍珠般顆粒到粗弦的強烈震撼通通不缺。錄音時間是2021年2月,地點是慕尼黑福音派教會的聖母升天教堂。這裡原本是娛樂場所,1917年改建為教堂,二次大戰被炸毀,1950-1953年間以原本的瓦礫重建。小教堂裡有一座管風琴,內部不大,適合做室內樂或獨奏錄音。
Alice Sara Ott還能錄製多少張唱片?不知道!買就對了。DG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