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珍(Seong-Jin Cho,1994-)是2015年蕭邦鋼琴大賽金牌得主,在2019年10月隨費城管絃樂團、指揮亞尼克來台演出,那是他第三度來台,也是在台灣首度演出鋼琴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趙成珍在2008年就參加青少年組蕭邦鋼琴大賽,獲得第一名。2009年參加日本濱松鋼琴大賽,也是第一名。2011年參加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獲得第三名。2014年參加魯賓斯坦鋼琴大賽也是第三名。2015年蕭邦鋼琴大賽終於獲得第一名。在他的前面,亞洲鋼琴家只有鄧泰山與李雲迪曾獲得第一名。
趙成珍第一次來來演出是2017年,第二次來台是2019年6月,這二次都是鋼琴獨奏會。他六歲就開始彈鋼琴,十一歲就登台演出,後來結識鄭明勳,與他同台演出。2011年獲得濱松鋼琴大賽第三名之後,就移居巴黎,進入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就讀。獲得蕭邦鋼琴大賽第一名之後,DG唱片馬上與他簽約,出版鋼琴大賽現場錄音,結果在韓國竟然不到一個星期就賣出超過Triple Platinum的紀錄(確實數字待查)。這種驚人的數字也說明了為何DG或其他唱片公司不遺餘力的挖掘中國與韓國的古典音樂演奏家,因為亞洲國家的人民會因為愛國心的驅使而去購買唱片,這是一片廣大的市場。
蕭邦鋼琴大賽現場錄音大賣之後,2016年DG唱片打鐵趁熱,發行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敘事曲。2017年推出德布西印象、兒童世界等。2018年發行莫札特20號鋼琴協奏曲。2020年發行舒伯特、李斯特、Berg作品。2021年發行他替Matthias Goerne伴奏的藝術歌曲,以及這張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趙成珍另外還有與Matthias Goerne合作一首舒伯特藝術歌曲Der Wanderer D.489(2020年),我只見到在串流平台上出現,沒有實體唱片,那首歌演唱、錄音效果都棒極了。此外,他還有一張蕭邦鋼琴大賽主辦單位在2016年發行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練習曲、敘事曲、馬厝卡、圓舞曲等。
我們都知道蕭邦(1810-1849)只寫了二首鋼琴協奏曲,第二號其實早於第一號完成,在1929年就寫成,不過因為出版時間是在1836年,所以被編為第二號。而第一號1830年寫完,卻早在1833年就出版。在1829年,蕭邦華沙音樂院畢業,到了維也納舉辦二場鋼琴演奏會,大獲成功,回到華沙之後就決定寫自己的鋼琴協奏曲,以便日後上台演出。這二首鋼琴協奏曲都是在蕭邦19、20歲時完成,因為日後他並沒有著力在交響曲或管弦樂作品上,所以被認定管弦樂作品非他所長,但這二首鋼琴協奏曲其實都很好聽。
寫第二號時,蕭邦正暗戀著華沙音樂院的同學,她是女高音。或許由於個性關係,蕭邦一直都沒有鼓起勇氣去表白,但卻把他對暗戀者的心情寫入這首鋼琴協奏曲中。只要聽過蕭邦的這首鋼琴協奏曲,都會感受到一股纖柔婉轉的美,事實上蕭邦的個性也是傾向柔弱的,而非陽剛的。這樣的作曲背景由趙成珍詮釋起來其實也很貼切。畢竟趙成珍在外表給 人的形象就不是粗獷粗暴的,而是抒情纖細的。
這張CD由義大利指揮家Gianandrea Noseda(1964-)指揮倫敦交響樂團,他本來是學鋼琴與作曲,一直到27歲才改學指揮,雖然起步較慢,但也已經指揮過歐洲美國許多知名樂團,也曾任倫敦交響樂團的常任客座指揮。管弦樂錄音地點是倫敦St. Luke's,錄音時間2021年4月。獨奏是在漢堡Friedrich-Ebert Halle錄製,時間是2021年3月。
無論是錄音效果或演奏詮釋都很值得聽。DG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