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The Magic Bow的CD/SACD版我已經介紹過,現在45轉黑膠版面市了,這是二張一套的黑膠,由於時間限制,所以黑膠版只能容納11首曲子,而CD版則是15首曲子,不得已,要割愛4首。哪四首?「傷心」那張專輯中的一首、Yarlung唱片中演奏的Ysaye一首、Lola Bobesco演奏的薩拉沙特一首,以及Jaime Laredo那張「Virtuoso Favorite Violin Encores」中的一首。
到底這45轉黑膠唱片聽起來與CD/SACD版有什麼不同呢?我說過,在我的音響系統上,黑膠與CD聽起來本來就不一樣,因為唱頭唱盤唱放這三個關卡與CD轉盤、數位類比轉換器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前級、後級、喇叭相同,但入耳的聲音的確不同。到底哪一種比較好?老實說很難定論,因為二者都是美女,只是各有不同的美處罷了。或許您要問:能聽得出是黑膠或CD的聲音嗎?當然聽得出,因為黑膠與CD的底噪不同,音色也有點不同。
或許您還要問:這些音樂片段原本就是數位錄音,現在轉成類比黑膠,有意義嗎?我知道您的意思,您是說拿數位錄音去做黑膠,再怎麼樣也無法還原出原本的類比。沒錯,理論上是這樣,雖然「母源」已經是曾被「碎屍萬段」的數位訊號,但我們播放的工具還是接觸摩擦的針尖,以及唱放,所以即使是用數位母源做成的黑膠唱片,聽起來還是有黑膠的味道。至於數位時代轉製的黑膠唱片與類比時代製作的黑膠唱片之間有什麼不同?我必須說整個時代背景不同、當年的錄音器材不同、製作黑膠的設備也不同,所以黑膠時代所製作出來的黑膠唱片與數位時代所製作出來的黑膠唱片之間一定有所不同。我還是強調,如果是一套調整得宜的音響系統,您所聽到的是二位不同的美女,而不是一美一醜。
小提琴聲音甜不甜?非常甜。小提琴的擦弦質感真不真實?跟您撫摸冬瓜纖毛一樣真實。小提琴的琴腔共鳴豐富嗎?請想像一大群蜜蜂圍繞著你的頭部飛翔所發出的細微嗡嗡聲(當然您有保護裝)。細微的細節多嗎?跟陽光光束照入屋內所看到的浮塵一樣多。其實這張「 The Magic Bow」不僅是音響效果絕佳,更棒的是所選的音樂曲目都可以讓我們聽到各種不同小提琴演奏技巧,而且是精湛的名家演奏,這是製作單位在選曲時所下的功夫。例如Leonid Kogan那首巴哈無伴奏應該是類比錄音,我不知道製作單位是把類比母代轉成數位再去刻片?還是拿原本的類比母帶去刻片?老實說我聽不出來。另外,呂思清那首「梁祝」特別選了鍾耀光指揮台北市立國樂團的版本也耐人尋味(BIS出版),就我所知呂思清錄過三次梁祝,是鐘耀光這個版本錄音效果特別好呢?還是呂思清在這個版本中演奏得特別好?順便推薦一下,這張BIS出版的梁祝還有其他曲目,在2015年發行,是很棒的一張CD,現在上揚唱片可能還買得到。
這張唱片也是送到德國老虎魚製作,DMM刻片,Pallas壓片,假若您是黑膠迷,這張黑膠值得收藏。香港絲綢之路發行,Joy Audio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