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峰,成都出生的中國著名小提琴家,經常跟著名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我也介紹過他錄製的唱片。當代十一名琴指的是現在還活在世間的製琴人所製作的小提琴。所以,這張CD就是寧峰以十一把當代的著名小提琴(最老的13年),演奏十一首克萊斯勒的小提琴作品。鋼琴伴奏是張薇聰,上海音樂院鋼琴副教授。
這樣的唱片製作我相信音響迷手上都會有幾張,例如James Ehnes所錄製的「Homage」12把名琴,那是用9把小提琴、3把中提琴演奏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與孟德爾頌「哈洛德在義大利」的一小段,反覆演奏,讓大家分辨不同名琴的差異。還有「名琴的饗宴」(Gala Stradivarius)。阿卡多也曾在Fone唱片錄製五把名琴。如果上述的唱片都沒有,至少也要有那張「The Glory of Cremona」,那是15把名琴。
不過,如果您抱持著上述那幾張名琴唱片的錄音來期待這張CD,可能就會略為失望。為什麼?難道是這11把當代名琴音質音色都不如幾百年的名琴嗎?到底這11把琴的音質音色是否比得上幾百年的名琴?老實說我沒資格評論,但是我可以明顯的比較出,這張CD的錄音跟前述那幾張CD是不同的。到底哪裡不同?我聽到的這張11把名琴聲音是比較澀的,比較沒有水分的,比較沒有光澤的,比較沒有甜味的。請注意,我是說「比較」,也就是說跟前述幾張CD,或者平常我聽的小提琴錄音做比較,而不是說這張11把小提琴的錄音錄得差。
說得更直接些,我應該說:這張CD的錄音很直接,而且我猜可能沒加味精(錄音空間的自然殘響,錄音室的人工殘響或其他),或者味精加得很少,所以小提琴聲音聽起來很直接,擦弦質感很清楚,甚至帶點粗獷,感覺就是沒有經過修飾、美化的錄音。為何要這樣錄音呢?我翻找唱片說明,並沒有寫錄音師的名字,只有母帶處理劉達。換句話說,這張CD是別人錄製的,交給劉達做母帶處理。聯合製作人則掛名劉達與曹樹堃(當代著名製琴師)。
為何要錄得那麼直接?為何不錄成像我們在音樂廳中所聽到的柔美?音樂廳的柔美其實是空間殘響、空間音響特性所塑造出來的,如果近距離聽小提琴,或者說演奏者自己所聽到的小提琴聲,應該就是像這張CD這麼直接。我猜原因是想要完整保留這11把當代名琴的音質音色,讓大家能夠清楚辨識。要知道,一旦加了味精,這11把琴原本的音質音色就會弱化了,聽起來可能會差不多。這是我的猜想。
這11把當代名琴中,有3把是中國當代製琴名師所製作,包括鄭荃、曹樹堃與江峰,其餘都是老外。比較特別的是,除了每首曲子的介紹之外,美把小提琴也都有專家做介紹,讓我們了解每把琴的特色,這樣的說明對於聆聽者而言是很有用的,大家可以一邊聽一邊看這把琴的說明,更深入的了解這些當代名琴。
這張11把當代名琴錄音沒有音樂廳那種金黃的光澤,也沒有甜得滴出蜜,但有直接的琴音,大家可以聽聽看當代名琴的聲音特質,當然還有寧峰行雲流水的演奏技巧與克萊斯勒的優美音樂。哪裡買這張CD?瑋秦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