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是誰就不必多說了,他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大家都聽過。但Knecht又是誰呢?大自然的音樂描繪交響曲?怎麼沒聽過呢?原來,Justin Heinrich Knecht生於1752年,死於1817年。而貝多芬生於1770年,死於1827年,二者是活在同時代的音樂家。二人又都是德國作曲家,不知道二人是否相互知道?也不知道二人是否有見過面?這裡會把二人湊在一起,是因為Knecht碰巧也寫了一首名為Le Portrait Musical de La Nature ou Grande Simphonie(Pastoralsymphonie)的作品,這不也是田園交響曲嗎?
是的,Harmonia Mundi不若DG等唱片公司規模大,演奏家、樂團也大牌,所以都會挖空心思去製作一些與大唱片公司不同的主題,這張CD就是如此。老實說我還真佩服製作人,能夠找出Knecht這部作品,我聽音樂那麼久了,從來沒有聽過這部作品,甚至連這位德國作曲家的作品都沒聽過,想想自己真是孤陋寡聞啊!Knecht的這部田園交響曲大約完成於1784-1785年間,而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完成於1808年,貝多芬還晚了二十幾年。巧的是,二首田園交響曲都是五個樂章,每個樂章也都有對田園大自然的敘述,怎麼會這麼巧呢?難道當時歐洲流行這樣的曲風嗎?不過,Knecht描述的田園是在德國司圖嘉附近,而貝多芬的田園描述的是維也納近郊。到底貝多芬知不知道Knecht有寫這首田園交響曲呢?目前沒有明確的文件證明貝多芬知道,不過他可能是知道的,為什麼?因為貝多芬早期的作品出版商就是跟Knecht同一家,所以合理懷疑貝多芬可能知道Knecht的田園交響曲。
這張CD的與眾不同處不僅在於讓您一次聽到二位作曲家不同的田園交響曲,可以享受到相互比較的樂趣。更棒的是,演奏團體Akademie fur Alte Musik Berlin柏林古樂協會樂團的演出編制、團員座位安排都是經過考據的。在18世紀時,由於樂團規模遠比現在小很多,所以當時還沒有產生「指揮」這個職業,如果有,也是作曲家本人來指揮,通常都是由樂團首席或大鍵琴手邊演奏邊指揮,這個古樂團就是如此,由樂團首席Bernhard Forck領導(不稱為指揮)。
您以為這樣就了事了嗎?沒有,為了親身體驗貝多芬當時演奏第六號交響曲或其他交響曲的音響效果,這個樂團還跑到維也納,走遍現在還存在、貝多芬曾經演奏過的大大小小音樂廳,在那裏觀摩,現場體會貝多芬當時演出的音響效果。甚至,他們的演出人數也去找當時的相關紀錄,盡量還原貝多芬當時的情況。最終,這個樂團以36人的小編制來演出這二首田園交響曲。這樣的求真精神真是可敬啊!
先說到底誰的田園交響曲比較好聽?毫無疑問是貝多芬。雖然Knecht的田園交響曲也很有田園味道,內中也有用木管模仿鳥叫的寫法,但樂曲本身的結構、和聲、旋律還是差貝多芬一大截,難怪我以前都沒聽過他的作品啊!不過Knecht這首田園交響曲也相當好聽。再來我要說錄音效果,這張CD真的讓人喜出望外,雖然樂團編制那麼小,而且樂器的位置跟我們熟知的有些不同,但音響效果卻好極了。弦樂細緻柔美,木管特別甜,而且模仿各種鳥叫時聲音特別美。尤有甚者,貝多芬那時的定音鼓應該不會像現在那麼猛,但是這張CD中的定音鼓音效卻非常棒,聽了很過癮。
您以為這張CD是在維也納貝多芬演出過的什麼音樂廳錄音的嗎?不!還是在柏林的Teldex Studio錄製,我說過幾次,這個錄音室所錄出來的音效非常好,難怪Harmonia Mundi那麼喜歡使用。再加上這個樂團有跑去維也納體會貝多芬演出場所的音效,這當然也對錄音時的音響效果有加持作用。錄音時間2019年6月。非常棒的一張CD,即使您已經有無數張貝多芬田園交響曲,多加這張也不會後悔。Harmonia Mundi唱片出版,上揚唱片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