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旅?這不是舒伯特的聯篇歌曲嗎?應該是男高音或男中音跟鋼琴的演出啊?怎麼會變成大提琴與鋼琴呢?標題上寫著世界首張,也就是以前沒有人這樣錄製過?印象中,我沒聽過大提琴與鋼琴的版本,說不定真的是世界首張。
我相信大家對舒伯特的「冬之旅」很熟悉,這部歌曲集是舒伯特創作於1827與1828年之間,我們都知道他在1828年11月就過世了,創作「冬之旅」時正是他身體極差的時候,在這樣的心情下,寫出一位失戀的在冬天的心情,聽起來不沉重也難。
從「晚安」、「冰凍的眼淚」、「麻木」、「洪流」、「孤單」、「白首」等等,就可以揣測舒伯特在作曲時心裡多苦。當然歌詞是根據米勒(穆勒)的詩去改編的,並非舒伯特原作,但從舒伯特所譜的旋律來看,真的好像他已經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了。還有,這張CD的封面畫著一個提著大提琴的人在雪夜裡孤獨的走著,更讓人有風雪夜歸人的清冷孤寂感。
以大提琴取代男聲,聽起來如何呢?其實大提琴的音域也跟男低音差不多,我們可以想像這是男低音演唱的版本。大提琴是由台灣的大提琴家潘怡慈擔任,鋼琴則是Hendrik Heilmann擔任,二者的演出都很精采。雖然大提琴是主奏,鋼琴是伴奏,但聽起來二者都能相依相持,詮釋感人,從第一首「晚安」開始就能緊緊抓住人心,可說是非常棒的版本。
而在錄音方面,錄音地點在蘆洲功學社音樂廳,錄製時間2008年,老實說現在才介紹已經太遲了,不過遲來總比不來好。錄音師是黃宏仁。在錄音說明中,黃宏仁說到為了要錄出大提琴的木頭味,特別把錄音器材中使用的交換式電源改為傳統線性電源,而且採用真空管麥克風。讓我驚訝的是還用了屏東樂音小林的線材、調聲小道具等。樂音小林在他的網站上也曾經介紹過黃宏仁的錄音,顯然二人很熟。
錄音效果好不好?很好,而且可以做為調聲工具。怎麼作為工具?假若您聽到的大提琴聲因沒有魅力,不像真的,那就表示調聲方向有誤,可以用大提琴的聲音表現為目標,以搭配器材、更換線材、布置空間等手段,一直到大提琴聽起來像真的,有迷人的木頭味為止,但要注意鼻音不要太濃。一旦大提琴調到聽起來像真的,再來調鋼琴,鋼琴也一樣要有木頭味,不要太亮。
對了,您當然要聽過真正大提琴演奏的聲音,才會知道自己音響系統播放出來的聲音像不像?假若您沒把握,也可以用一副好耳機來聽這張CD,聽聽看大提琴應該是什麼樣的聲音,再進行調音。
這張CD是Bel Canto Musicale出版,不過經銷是風潮唱片,有興趣者不妨找找看,很棒的一張CD。貝岡朵音樂的網站連結:
http://bc-musicale.com/Zre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