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ary Hahn(1979-)是台灣樂迷很熟悉的小提琴家,也是音響迷喜歡者。她來過台灣多次,也錄製許多銷售成功的唱片,其中一張就是2003年發行的巴哈四首小提琴協奏曲,那張唱片最早以CD發行,多年後才推出黑膠唱片。沒想到,2023年DG竟然推出這張唱片的二張一套黑膠版。奇怪?四首巴哈小提琴協奏曲不是一張黑膠唱片就能容納嗎?沒錯啊!可是這次DG卻將它刻成二張黑膠,而且不是45轉,仍然是33又1/3轉。到底DG是在玩什麼把戲呢?
希拉蕊第一位小提琴老師是來自列寧格勒的Klara Berkovich(1928-,她在列寧格勒教小提琴天才班有25年經驗),那是她1985年5歲時在小提琴音樂營中的老師,後來希拉蕊就跟著她私下習琴。她的身高只有大約五英尺,但卻是影響希拉蕊很深的老師。她不僅教她如何演奏小提琴,還教她如何過生活,如何接觸音樂以外的事物,對於希拉蕊的童年以及成長之後的人格有深刻的影響。希拉蕊跟隨Berkovich習琴,每週二次,全年無休。
希拉蕊的第二位老師是Curtis音樂院的Jascha Brodsky(1907-1997),那是Berkovich推薦的。這位老師在1920年代曾跟隨Eugène Ysaÿe習琴,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也是嚴以律己的老師,師徒二人年齡相差73歲。他給希拉蕊的第一個功課就是莫札特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不要忘了當時希拉蕊才10歲。
Jascha Brodsky習慣給希拉蕊很多功課,這是壓力,也是動力,在跟他學習的七年時間,希拉蕊累積了許多曲目。當Jascha Brodsky 89歲生病住院時,希拉蕊去探病,他知道老師的個性,所以帶著小提琴以防萬一。果然進入病房之後,老師正襟危坐,問希拉蕊今天為他帶來什麼曲目?希拉蕊開始演奏,老師跟往常一樣指導,由此可見Jascha Brodsky教學之認真。三星期之後Jascha Brodsky去世,當時希拉蕊才17歲。以上二位老師都對希拉蕊後來的演奏生涯產生重大影響。
▲
二張版第一張黑膠A面
希拉蕊在1997年時開始錄製唱片,第一張唱片是巴哈的無伴奏三首奏鳴曲與組曲,不過並沒有完成全曲,一直到20年後才完成。為何要在20年後才完成全曲錄音呢?希拉蕊說當時她只是覺得巴哈這些曲子是她熟悉的,所以就錄製了,並沒有計畫要完成全部錄音。一直到20年後,她認為時候到了,才接續錄製完成。
▲
一張版A面
希拉蕊韓曾說她從8歲開始,每天都要練習巴哈的幾段音樂,她演奏巴哈作品的時間遠超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即使如此,她在2002年錄製巴哈小提琴協奏曲之前,已經先完成許多著名小提琴協奏曲,包括貝多芬、布拉姆斯與孟德爾頌。在2002年10月,她錄製了BWV 1042、1043二首;2003年1月,她錄製BWV 1041與1060二首。合作的樂團是洛杉磯室內管弦樂團,指揮是Jeffrey Kahane,這張唱片在2003年出版,也就是現在我介紹這張。
▲
一張版溝紋
原本這是一張33轉黑膠唱片,但在2023年,DG唱片重刻了這張唱片,變成33轉二張版。到底一張版與二張版有什麼不同呢?先說聽感,二張版的音量比一張版還要大一些,可以明顯聽出音量的差異。此外,二張版的內聲部、低頻聲部的細節比一張版還要清晰。換句話說,二張版的音效比一張版還好,當然音量比較大不是重點,我們可以將一張版的聆聽音量開大一點就補償過來了,重點室內聲部與低頻聲部的細節。
▲
二張版溝紋
我也用USB顯微鏡仔細看了這二個版的溝槽,發現二張版溝槽與溝槽之間的壁面比較厚,而溝槽本身的寬度與深度無法用肉眼看出有大差異,但我猜想二張版的溝槽應該也會寬些,再加上更寬的溝槽壁,才使得原本一張就能容納的四首曲子變成要二張黑膠才能容納。到底值不值得再買一次?那就看您對音響效果的挑剔程度了。
DG唱片越來越懂得音響迷的心了,下回會不會推出45轉三張或四張版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DG唱片出版,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