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比莫札特早生24年,又比他晚死18年,在他那個時代也算是長壽了。他被譽為交響曲之父,也被說是弦樂四重奏之父,總共寫了108首交響曲(或104首),弦樂四重奏至少也有68首(一說超過80首)。在這二種曲目上他不僅以數量取勝,也定下這二種曲目的基礎,讓後世音樂家有發展的空間。他的好友莫札特也寫了23首弦樂四重奏,其中有六首(1782年到1785年間所寫, KV387、KV421、KV428、KV464、KV465、KV458)就是題獻給海頓的。
海頓生於奧地利與匈牙利邊境處的一座小村莊,父親是村長,母親是當地貴族的廚子。5歲時就近入維也納的St Stephen's Cathedral合唱學校,一直到16歲他的嗓音改變了,不適合留在合唱團,而當時他又闖禍,剪斷一位合唱團員的辮子,所以被公開鞭打,逐出合唱團。此後一直過著青黃不接的生活,一直到1757年,他擔任Karl von Morzin公爵樂長,生活才算安定下來,在那裡開始寫交響曲。後來公爵財務困難,解散樂隊,海頓又在1761年謀得Esterházy宮廷樂團副樂長,後來升為樂長,人生才開始踏入坦途,在那裡任職長達三十多年。
海頓本性幽默,在許多作品中都表達出他的天性,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第45號交響曲「告別」Farewell Symphony。傳說在1772年,海頓的贊助者Nikolaus一世Esterházy王子喜歡帶著所有的宮廷音樂家、隨從等居住在匈牙利鄉下的夏宮,音樂家的家人被迫留在距離一天行程的Eisenstadt,二地相隔,無法團聚。
由於王子停留在夏宮的時間太長,讓大部分音樂家想家,但是又不敢跟衣食父母提出,於是請海頓想辦法。海頓於是在第45號交響曲中安排的特別的段落:在終樂章,演奏者陸續吹熄譜架上的蠟燭離去,最後只剩下海頓與樂團首席二把小提琴演奏。王子參透海頓的意思,第二天就帶著大隊人馬打道回府了。這首「告別」交響曲今天演出時,就依照海頓當時的場景,團員陸續離席,最後剩下二把小提琴。
海頓的生活在1779年起了重大變化,當年他跟Esterházy重新簽約,允許海頓可以接Case為別人寫曲,而且不算是Esterházy的財產;海頓也可以出版自己的作品,這份新契約讓海頓的知名度在歐洲竄升得更快。
海頓人生第二個大變化是當老闆Nikolaus過世之後,他的兒子Anton對音樂沒有多大興趣,解雇了大部分宮廷樂隊,也比較少找海頓,這讓海頓有機會到倫敦演出,創造他的英國旋風。而有名的第94號交響曲「驚愕」就是在他二次倫敦之旅(第一次1791-1792年,第二次1794-1795年)之間所創作的。創作靈感來自英國聽眾往往在聽音樂會之前會飽餐一頓,當然也喝了酒,因此在音樂會中就會不勝酒力而睡著。
於是海頓在寫94號交響曲時,前面安排緩慢的音樂,突然間猛烈的定音鼓響起,將昏昏欲睡的觀眾驚醒,這首交響曲才有了Surprise Symphony之名。海頓在倫敦其間寫下多首所謂的「倫敦交響曲」,據說他在倫敦一年的收入幾乎等於在老東家Esterházy宮廷擔任樂團指揮20年的收入。
海頓的Op. 17(包含No. 17-22)出版於1772年。Op.33(包含No. 29-34)出版於1781年,Op.54(包含No. 42-47)出版於1788年。這張CD在這三個作品中各挑一首出來錄音。其中Op. 33 No.2弦樂四重奏別名為The Joke,這是獻給俄羅斯貴族的,不過可能是因為這首四重奏是海頓第一次在第二樂章沒有採用小步舞曲(Menuetto),而改用詼諧曲(Scherzando),所以名之。老實說如果不是懂得樂曲分析,我們聽這首四重奏並不會覺得這是Joke。
音響迷聽弦樂四重奏不必去深究曲式結構或曲意,只要音樂能夠為您帶來舒服,這就夠了。這三首弦樂四重奏就是如此,我們可以遙想當年海頓為老闆吃飯、休閒、宴客時所寫的這些曲子聽起來有多優雅。有錢就能任性不是現在才有,二、三百年前貴族的生活就是這樣啊!現在的有錢人恐怕也很難養一個樂團與作曲家在家裡為自己、賓客奏樂娛樂吧!
捷克Bennewitz Quartet創立於1998年,團名來自小提琴家、布拉格音樂院院長Antonín Bennewitz(1833-1926)。Antonín Bennewitz為建立捷克小提琴學派貢獻良多。Jakub Fišer 擔任第一小提琴,Štěpán Ježek 第二小提琴, Jiří Pinkas中提琴,Štěpán Doležal大提琴。在CD內頁他們拍了一張搞笑照片,四個人拿著樂器在打乒乓球,顯然是要跟海頓的幽默相互呼應。
錄音時間2020年12月3-4日與2021年1月29-30日。演奏如行雲流水,四把弦樂器如絲綢般柔軟發光,甜美潤澤。不僅音樂優美,還可當作音響系統平衡性的試金石。Supraphon唱片發行,上揚唱片進口總經銷。